待旁邊人領命離去後,他才轉身對林海說道:“我們有必須進去的理由,多謝村長指點。不知道仙棲崖在何處?進山之後該怎麼走?”
林海見眼前人口氣堅定,又是上差,便沒有出言勸阻,而是如實答道:
“仙棲崖離這裡很近,朝裡面翻過兩座山頭,就到了仙棲崖下面。不過我上次上去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是從山裡繞道崖邊去的,如今路途早已不通,崖下山谷好像也變成了密林。”
又詢問了些細節,孫文秀再三囑託林海,莫要洩露自己來過的事情。而後他令祁文將林海送回,並在村裡等待自己歸來。
接著,他揮揮手,帶著隊伍向前走去。
很快這長長一串錦衣人揹著揹簍挑著扁擔的身影,便消失在村後通向山裡的路上。林海並未走遠,而是讓祁文自己回去。他站在村邊,目送這些人消失不見,才轉身下了溪上的橋,回村子裡面去。
今天來採買藥丸的人不少,新訂購的一批瓷瓶也會在這兩天運到,山下斗笠莊做的新一批木頭箱子也快完成了,得使人去驗貨,更何況還有藥田裡和炮製藥材的事情,千頭萬緒,不能耽擱太久。
感慨並享受著自己的忙碌,林海正在心裡思索著解下來要辦的事情,就聽有人朝自己打招呼:
“林老哥,那些人是誰?”
聽到這話,林海抬起頭來,發現是村子裡的學堂先生,胡云。
對於這位正在學堂裡教授村裡孩子們的胡先生,林海的感覺很複雜,既尊敬又感激。敬的是對方學識淵博,而且為人正派開朗,很受村裡人的喜歡,亦為自己孩子的老師;感激的是,對方送給自己那本《瓦罐丹方》,給林溪村找到了新的出路。
想了想,胡先生不是外人,加上他也看到了這些人,說一下不算違約,於是林海便說道:
“又是些準備進山求仙的,估計又要有一路人馬會無功而返了。”
“原來是這樣。”胡云皺著眉頭,看著這些錦衣人前進的方向,待了幾息之後,搖搖頭,朝學堂方向走去。學堂外面的大槐樹上掛著個小鐵鐘,他扯動繩子,噹噹噹敲了十餘下,才走進課堂裡,攤開書本準備講課。
……………………
四日後。
“該死,我們又轉回來了!”孫文秀氣憤地說道,而後他將手中的刀鞘猛地往地上一慣,啪嘰作響,接著一屁股坐在厚厚地落葉上。
這裡是他做的標記,結果繞來繞去,又回到了這裡。
從林溪村離開後,他們開始很順利,都是年輕力壯又有功夫在身的壯漢,哪怕帶著許多貴重禮物,他們翻山越嶺的速度也不慢,很快便翻過了兩座山頭,見到了在雲霧中隱約得見的萬仞高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