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圍幾府好生興旺,聽說那裡無論是開工坊的,還是在工坊裡面做活的,甚至碼頭上扛貨的,日子都過得更好了些。據傳言,那位劉姓員外乃是得仙人傳授,才學會了這份造玻璃器件的手藝,從此吃穿不愁,甚至天下聞名。”
“至於你們問中原的情況……我這段時間也沒去中原,說話做不得數的!不過從出貨量上還說,中原元氣依然很足,當無大礙……希望吧。反正好不容易又有個地方發展了起來,若是遭了兵災,就太過可惜了。”
倒是有個老人,在一旁朝太陽旋轉著碗,十分感慨地地說道:
“如此漂亮,又這樣便宜,日後此物必然大行於世。”
“那位劉員外,不管是否得仙人傳授才有此法,他都當得起一聲‘有德高士’,不會辜負傳藝仙人的照拂。”
眾人皆點頭不已。
…………
結束回憶,方長笑了笑,轉身朝其它地方走去。
他下山這麼久,頭一次聽說阿牛的訊息,之前船主和乘客們的閒聊中,他靈覺中能夠清晰地感知到,那位“劉姓員外”,就是自己曾經的記名弟子劉阿牛。
對方曾經在仙棲崖住了許久,還從自己這裡學會了制玻璃的手藝。
方長對阿牛很滿意的一點就是,阿牛下山安頓好後並未藏私,而是和許多百姓一起,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廣泛傳播。
玻璃這種器皿,也終將會走向自己註定的未來,成為百姓們日常生活所用材料,給這世界帶來更多美好。
聽傳言中,阿牛的日子過得還很不錯。
就是不知道這段時間過去,阿牛的修行現在如何,是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只可惜,自己和阿牛的師徒緣分已盡,沒有必要再去打擾對方的道路和生活,就此不再理會,才是最好的態度。
從這裡下船後,方長本想再去尋找艘客船,繼續往東。
但是,從碼頭轉了一圈,他發現這裡小船多,大船少,而且多為小商戶自家的船,並不像來時所坐大船那樣,盡力攬些客賺外快。這導致這裡沒有多少乘客位,更沒有幾個招攬顧客的船主,他問了一圈,向東走的更是一個也無。
既然如此,那便離開罷。
方長沿著海岸走了半圈,已經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
這裡枯草萋萋、樹枝濃密,周圍亂石嶙峋,只有海浪拍擊岸邊的聲音。
他尋了個水較深處,開啟雙肩包將那艘小漁船又掏了出來,放在海面上。
而後方長輕輕一躍,站在船頭。
小船兒依然隨著岸邊的水波晃悠,好像並未因中間突然多出一個人,而有任何震動。腳下輕微用力,不升帆、不用槳,小船載著他離岸遠去,漸漸消失在蒼茫海上。
冬日海風有些猛烈,他乘著這艘小船,漫無目的的在海上漂流,方向隨心所欲,不過大體上還是朝著東面去的。
方長知道,自己這次出來,定然是能夠找到那青龍堂的,現在欠缺的只是一點機緣。所以他也不急,碰上船偶爾會升帆去打個招呼,問問周圍島嶼分佈,看到小島,就上去瞅瞅,倒也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