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走到仙棲崖的時候,天上的彩虹早就已經消散了。
雨後短暫的涼爽,也隨著天上的彩虹一同消失,陽光熾烈,剛剛降下的雨水經過這番蒸騰,頓時成了水汽,於是周圍變得又悶又熱,只比下雨前好上一點兒。
幸運的是仙棲崖上,由於地勢很高,依然涼爽。
由於在虎橋鎮吃了東西,雖然現在剛到傍晚,方長也不準備再做晚飯。
他回到倉庫裡,將之前沒有賣掉的雜物,統統扔進了倉庫裡面。而後他走到崖邊大石上,換了個和早晨慣常不同的姿勢,朝著西面,欣賞雨後的夕陽。
被驟風和暴雨清洗過的天空和雲朵,異常澄澈,通透宜人。
夕陽給散亂的雲彩朝西那面,鍍上了金邊兒,這讓雲彩縫隙裡面的天空,變成了青色。隨著太陽繼續落下,雲朵開始出現了大片的黑色,那是無法再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
………………
吃過簡單的早餐,方長走到工棚處。
今天他準備不去擺攤,而是在這工棚裡面折騰一番。
山腳邊的工棚裡面有又大又平整的鐵砧,牆上掛著齊全的工具,旁邊的倉庫裡面有豐富的材料與半成品,還有間屋子堆了不少他之前的作品。但幾天不怎麼來,裡面已經落了些灰塵,方長拿起掃帚簸箕打掃了一番,才轉身走進旁邊倉庫。
工棚已經變得煥然一新。
他在倉庫裡翻找了一番,尋來個外壁比較平整的玻璃瓶子,放在一邊備用。倉庫裡還有大大小小的錫錠錫板,方長尋了塊小的,拎著走進工棚裡。
他從牆上抄下大錘,將錫板放在鐵砧上,掄起錘子便往上敲。巨大的鐵砧巍然不動,倒是錫板在不斷敲擊下,逐漸延展開來,變成薄片,繼而變成錫箔。
做錫箔很省材料,方長根本用不了那麼許多錫,於是他將大部分錫片裁切下來,重新扔回倉庫裡,而後將錫箔也捲起來大部分,剩下的才留在厚木板做的工作臺上。
方長準備製作一隻萊頓瓶。
當然,如今它可以叫別的什麼名字,而這並不重要。
這種瓶子的結構很簡單,一個玻璃瓶,內外壁各有一層錫箔紙,末端是小球的金屬棒和鏈條固定在瓶塞上,鏈條和內壁的錫箔接觸。
瓶塞選擇幹木頭即可,而那根金屬棒,用銅鐵並不方便,方長選擇了銀。這種金屬在倉庫裡有許多,而且延展性不錯。
又是一頓敲打,銀棒也成為了理想的形狀。
木塞子反而有些麻煩,還好方長選的是一種軟木,並不需要和瓶口完全一致,只需要稍大即可,此時用力便能將塞子牢牢卡在玻璃瓶口處,插在木塞子裡面的銀棒也如法炮製——反正方長力氣大。
看了看做好的萊頓瓶,方長摘下了腰間的酒葫蘆。
他從裡面掏出一團明亮閃爍的電光來,那正是他昨天回來時候,在路上順手捕捉的閃電。
當時抓住這條閃電,只是他興之所至,到底用這團抓住的閃電來做甚麼,方長並沒有想好,反正用來紅燒是不合適的。
方長將葫蘆放在桌面上,左手拎起萊頓瓶,右手將閃電往裡面一拍。閃電接觸到銀棒的小球之後,頓時沿著銀棒溜進了瓶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