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記得,當初那個白毛小猴孫雲,在這裡看了眼雲海,便突破瓶頸煉化了橫骨,能夠人言。
這裡值得常來。
以後有空閒,可以在後山上面修條石階,通到這裡——然後再給峰頂圍上排欄杆。
畢竟上山的路上,怪石凌亂,陡峭險危,雖然對方長的攀爬來說沒什麼影響,但看起來風格和崖下相比,有些過於荒涼,終歸有些不爽利。山頂也一樣,圍上一圈人造之物,更有感覺。
從山頂下來的時候,方長總會從崖上的森林裡繞一下,採上一揹簍桑葉,回去後將這些桑葉微微晾乾,便可以放進竹匾裡面飼餵。
裡面的蠶已經孵化,長身體的時候,食量很大。
他不是第一年做這種事情了,早已經輕車熟路。
今年的養蠶規模,比前兩年要大許多,之前只能將蠶絲收集起來做絲線,今年說不定能給自己做幾塊手帕。
行走在林中,他看著兩旁滿目的翠綠,和夾雜在這片翠綠之間,五顏六色形狀不一的花朵,心情很是好。
雖然這些年,他為了食用捕殺了大量鳥獸,但是由於他的修行特質,往來的飛禽走獸並不躲避他,只是將方長視為了“會移動的無風險大樹”。
而由於《修行道》和《修行法》還待在無名殿裡,四周的毒蟲蛇蟻也經常能碰見,略有些礙事。
他背上還是背的之前用極粗藤條編織的揹筐,裡面如今已經盛滿了桑葉。
筐裡桑葉堆上面,還放著他在山裡時候,時常攜帶的青銅斧頭。
想來等他有了鐵之後,這柄斧頭也會退休,被束之高閣。
這段時間裡,除了養蠶和去後山躺著看雲海之外,他先是在堆放鐵礦石和焦炭的地方,用竹木和乾草等,建造了幾個棚子,然後開始琢磨,如何利用現有條件,製作一個土高爐。
鍊鐵的要求比鍊銅要高很多,需要的溫度、爐膛條件、通風設施也是。
還好雲中山物產豐富,只要耐心尋找,想要的很多東西都有。而方長之前整天在山裡閒逛和觀察,早就發現了大量資源的產地。只需要多做幾次試驗,定然能建好高爐,煉出生鐵來。
按照記憶中的位置,方長尋找到幾種可能的耐火材料,按照不同配比,試製了兩種耐火磚。
而後他以磚塊為外壁,耐火磚為內襯,以白泥和細碎石英的混合物作為粘合劑,在空地上開始砌。
當然,這些依然可能不夠,因為鍊鐵還有酸鹼度之分,對耐火材料的抗渣性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耐火磚等還要抗衝擊、急冷急熱、體積穩定、熱容小。
方長規劃的爐子,上小下大,然後儘可能高一些,這樣能夠更充分的利用熱量。還好雲中山裡面的鐵礦石品味很高,含鐵量好,而且根據他的靈覺感應,裡面較為純淨,不會太影響冶煉。
出鐵也做的較為粗糙,他直接在地上挖出了溝槽,到時候若是真的成功,鐵水可以直接在地面上凝固成鐵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