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計將身子一挺,略帶自豪地說道:“這事兒也是天下皆知,是最為明顯的事兒。”
“有位叫劉旦的英豪,從南疆起事,體恤百姓,仁德無邊,而且戰無不勝,早就引得八方豪傑去投。他手下謀臣似雨、猛將如雲,已經佔據了天下三分之一。咱們扶應港,也已經是這位大王的治下。”
“說起來,扶應港這些年也是換了好幾個大王,之前也是混亂不堪,直到這位劉旦大王接掌,市面才變得清平、日子好過起來。周圍幾個遭了兵災殘破的府縣,也有了人賑濟,估計明年開春就能正常起來。”
“有點學問的都稱讚,劉大王這是明君氣象,說不得就會是下一任人皇。”
春江水暖鴨先知,有些時候,對於那些看似離地太遠的爭鬥,小民們用自己切身體會,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到大勢在哪一邊,雖然他們很難像這小夥計這樣清晰地說出來。
很多時候,天下的興亡歸屬,就隱藏在老農們諸如“吃了幾碗飯”和“今年收成咋樣”的普通對話裡面。
方長會了賬,問清楚前營的大致位置,徑直出了飯館,離開扶應港。
………………
“果然是滿目瘡痍。”方長嘆道。
經過的幾個府鎮,都破敗不堪,還好此處溫度不算很低,百姓們搭起窩棚,靠著賑濟,還能夠勉強捱過去。
待到來年春日,只要將珍藏的種子種下,用漫山遍野的野菜之類撐到秋天,便又能正常地過上日子。畢竟現在執掌此地的劉大王,已經派手下柳丞相賑災。柳丞相是個好官啊,他承諾會賑濟到秋收,並且免賦稅三年。
這便是方長趕路時候,聽到周圍百姓們對話裡的內容。
雖然破敗,但已經有了希望,於是面有菜色的百姓們,臉上多了些笑容和對未來的憧憬。
尤其讓人注意的是,孩子和老人們往往會得到多一點糧食,被監督著當場吃下。
而且,還有從遠方來的年輕男女書生,在這災地尋找地方,將孩子們聚攏在一起,授蒙學識字課。孩子們對此很是好奇,紛紛前來,而大人們若是來聽,書生們也不阻止。
據說這些書生,都是從興慶府簡先生的學堂中出來的。
他們接受了簡先生領悟到的道理,因義軍之名來到此處,有的去柳丞相手下報到執掌一方,有的拒絕出任,學習兩位先生的樣子,四處開辦學堂教孩子們識字,只為能將從老師那裡學來的道理,踐行一二。
窺一斑而見全豹,以方長在這段路上的見聞,這劉旦不愧是被兩位主角所輔佐的人,看起來確實有得天下的氣象。
畢竟,建設和發展從來都比破壞艱難,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