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璃窗裡照進來的陽光,很快變得昏黃和傾斜,又是夜幕降臨,此時方長才從床榻上爬起來,將書還回書架上。
修行路雖然漫長,但十分閒逸,所有的時間都屬於自己,做什麼事情隨心就好。如此倒也逍遙自在,唯獨值得思慮的,便是當今天下並不太平,也不知道是否還能容下一張安靜的餐桌。
接下來的日子裡,考慮到冬天接近,但是此去東海時間並不固定,所以他沒有再進行食物和燃料儲備,反而將地窖裡面儲藏的食物,吃掉了不少。
諸如臘肉、鹹魚、風乾鳥、風乾菜、醃菜,還有這幾年收穫的糧食,釀造的果酒之類,方長敞開烹食,消耗了大半。同時,他又把儲存的高粱留種之後,其餘全部處理好裝壇發酵,放進鼎上的籠屜蒸,並用竹管冷凝匯出,窖藏在後山新開挖的山洞裡。
雲中山裡面從來不缺木柴,方長只是揹著揹簍、帶著斧子漫山轉了幾天,就將仙棲崖上面幾間儲存燃料的屋子填滿,還在旁邊立起了高高的柴垛。煤炭也隨著方長不斷從山中運回,存量越來越大。
閒暇時候,他甚至又開爐燒了兩次炭,並嘗試建造窯爐煉焦。
原本的炭窯不適合這樣使用,因為燒炭的窯溫度高,很容易將窯壁燒塌掉。所以方長只能用比較原始的方式,嘗試將煤炭煉成焦炭,但是實驗成效一般。
而鐵礦石,方長只選擇其中品相最好的部分,回來後還過一遍水,洗去浮塵和石末,至少仙棲崖上所堆的那些,含鐵量都十分高,冶煉起來必然不會很難。
方長計劃,待到這次下山回來,就開爐鍊鐵。
至少,要給自己弄個鐵鍋了。
這麼多次下山,方長見識到了許多食物的吃法和模樣,也學會了許多美食的做法,但往往回來後,發現沒有合適的工具,所以沒有辦法在崖上重現。
畢竟只靠一個青銅質地的大方鼎,很難製作出太多美食花樣。
青銅鼎的底部過於方過於平,不適合用來炒菜,只適合烹燉。至於將鼎顛起來不是問題,方長又不缺那點兒力氣,倒是隨隨便便就能達成。
然後就是各種工具,也要進行升級一下,比如工棚裡面掛的各種鏟、鋸、鋤頭、錘、鑿、斧等等……變成鐵之後,它們會獲得比以前更加優異的效能,使用起來會節省更多力氣。
不過方長短時間內沒法這樣做了。
靈覺中,下山時候就在這幾天。
這次,方長要離開仙棲崖後,一路向東,去東海上面看一看,去尋找下,妖怪們的青龍堂的位置。如果找到青龍堂,並且時機成熟,他會出手將其拔除。
如此,則能斬斷敵人們向中原補充人手,彌補他們目前最大短板的渠道,減緩和阻擋他們的所有意圖——畢竟無論計劃多麼好,都要考慮去執行的人手夠不夠。
……………………
方長下山的速度很快。
崖上沒有什麼需要他告別的,他只是用木棍將無名殿的門窗閂上,又解開了雞舍的柵欄門。這次下山估計時間不會短,一段時間不餵養,會將這三隻雞餓死的。
所以方長將柵欄門打了開,把裡面的雞放養在仙棲崖旁的山叢中,至於再次回來的時候,是否還需要重新抓捕這兩隻下蛋雞和一隻報曉雞,到時候再說。
他一身白衣,腰間掛著葫蘆,頭上沒頂著斗笠,只是簡單地插了根銀簪。他身後背了個青布雙肩包,很是合身,從裡面取東西也方便太多,不需要再將包裹卷好的邊拿出來重新處理。
最後掃視了遍崖上,方長轉身就在懸崖邊上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