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他們一齊轉身,繼續朝西北方向走,將滾滾江水甩在身後。
兩人自有默契,知道後面要朝哪裡走,在一個岔路口,他們下了官道,順著小路向西,直朝蟻山腳下去。
路兩旁的天地裡,依然是粟麥之類主食佔了大部分,根據播種時間和土地肥力、種子的細微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生長狀態,有的依然墨綠色,有的則已經泛黃,正在隨著晨風微微搖曳。
方長和桑子平二人起的夠早,但此時依然有農夫已經趁著晨光,忙完了地裡活計,扛著鋤頭準備回家,而遠近的村落裡,零零散散有些炊煙升起。
由於並不知道路,他們隨便找了個扛鋤頭的村民,攔下後禮貌地問道:“請問兩尺鎮怎麼走?”
對方一身裋褐,臉和領處的面板都紅彤彤的,明顯是常年進行體力勞動的樣子,聽到他們問話,上下打量二人。還好方長的氣質足夠讓人心生親近,故而農夫眼裡的幾絲狐疑被抹去,剩下了憨厚熱情額一面:
“兩尺鎮啊,二位是探親還是旅行?最近跑到兩尺鎮去看劍仙廟的人不少。從這裡過去還算順,幸好二位沒有再往後一個路口再下官道,不然路不熟悉,很容易沿著小路跑到山裡去。”
“順著那條路走,穿過至少三個村子,看到有青磚青瓦小廟宇,便是二位要去的兩尺鎮。那個鎮子裡面的人都可命大了,被上完妖怪圍攻,竟然僥倖被仙人救了。如果是我,傾家蕩產為仙人修座廟也心甘——便是像仙人一樣,改用蜀地口音都能接受。”
淳樸農夫的這句話讓桑子平有些困惑,他問道:“為何要改屬地口音?”
農夫放下鋤頭,在用雙手十指交叉拄著,哈哈大小:“兩尺鎮那幫人,只知道自己被劍仙使仙劍救了,卻連仙人的面貌都沒有見著,更惶談對方出身。沒奈何之下,只能猜測,這裡離著蜀地近,蜀地傳說中又有劍仙出沒,所以便給小廟取了這個名字。”
辭別了農夫,順著對方指引,方長和桑子平很快找到了兩尺鎮。
鎮外的小廟修建的很是氣派,當然,這只是相對於鎮內建築來說,它依然只是個“小
”廟。
畢竟鎮中那次失火之後,很多人家還沒建好自己的茅草屋,總不能讓百姓露宿野外,廟宇終究是建造給活人用的。
兩尺鎮雖然交通不便,但是相對於周圍村鎮來說,是不折不扣的繁華地。所以當初那場變故,周圍村落也頗有一些人遇難,還好時間已久,看不到縞素痕跡。但由於時間問題,小廟前方還是有些冷清。
轉到正門處抬頭,能夠看到“劍仙廟”三個字的牌匾掛在正門上,沒什麼字型,只是像書上一樣橫平豎直,看起來非是出於某些底層讀書人之手。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