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的隊伍,安排了幾名值夜人,專門照看火堆,不停添柴,防止篝火熄滅將大家都凍壞。他們除了照看火堆之外,還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閒聊,防止因為睏倦而睡著。由於人手充足,值夜人輪班很勤快,倒是沒有出現有人睡眠不足的情況。
不過手執酒葫蘆,靠在山崗上的方長,更多關注場地中那個五花大綁的身影。還好作為珍貴的貢品,她被這群人照顧的還不錯,有足夠的鋪蓋和最暖和的位置。
第二天一早,東方剛剛發白,這群村民便紛紛起身,藉著微微天光和旁邊篝火的照明忙碌。他們收拾鋪蓋、整理行裝,將剩餘的柴禾碼成堆,然後洗臉做飯。
待天光已亮,他們才集結成隊伍,帶好香燭,扛起滑竿出發。
剩餘的路途還有些,比來時更加崎嶇,甚至有些危險,但對於這些常年生活在山裡的村民來說,並不是大問題,他們穿山越嶺,速度很快。方長則如履平地般,緩緩在後面跟著,倒也沒人能發現他。
“前面不遠就是了,越過這道梁,後面就是山主所居的洞。”
有年長者對今年第一次參加的年輕村民說道,後者只是仰起臉望一望前方,而後低頭繼續趕路。腳下山路崎嶇,又常年無人行走,需要集中萬分精神,對於山民們來說,受傷可是大事兒。
方長輕輕一躍,來到山樑上。
左邊,是正在攀登的村民隊伍,右面則是一道山谷,已經被風填滿了積雪,只餘下一條短短小路可以通行。小路盡頭,是個矩形的洞口,裡面向下傾斜,看不到情況。方長耳力甚好,倒是可以聽見裡面有物體在活動。
嗯,這應該就是村民們的目的地,裡面那個活物應該就是他們口中的“山主”。
他站在山樑上,讓開道路,而後一動不動。
村民們用了半盞茶的時間才爬上來,他們看著前方山洞,自有那經驗豐富的開始組織行動。大部分人在此處停下來,佈置容器燃起香燭,而後幾個力氣大的抬著滑竿出列,由一位領頭者帶著,穩穩踏過小路,走到洞口前。
領頭者跪在洞口,連拜三拜,而後朝著裡面高聲喊道:
“上山村下山村村民們拜見山主!”
後面山樑上,也隨著他動作一齊跪下的眾山民,在薄煙環繞中,不太整齊的喊道:“拜見山主!”
洞裡那個活物被震動,似乎是憶起了今天是何日子,在裡面走了幾步,出聲道:
“老規矩。”
聲音甕聲甕氣,似乎鼻子不太通暢人所說。
“快點,快一點。”
領頭人起身,對後面幾個抬著滑竿的壯漢,低聲呼喝道。這幾個壯漢和滑竿上的小姑娘,屬於沒有下拜的幾個。
壯漢們領命,他們打了一聲號子,將滑竿放下,而後合力拎起那個五花大綁的身形。
領頭人衝洞中高聲喊道:
“英明山主,請收下我們心意,望賜兩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話音落下,幾個壯漢發一聲喊,將五花大綁的楊香雨扔進山洞口。
方長也一同走進洞。
小姑娘倒沒受傷,被那“山主”施法接住。
外面村民們又一同拜了幾拜,收拾東西往回撤,他們會在中午時分到奉頭坡,休息用飯後,午後就能回到村子。不過方長並不準備跟隨,眼下這裡的事兒,他更有興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