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自知數量劣勢主動退避,安提戈諾斯則領兵進逼希臘人。雙方都沒有輕舉妄動,列陣互峙。
與此同時,達馬索斯的快速部隊已來到斯巴達城外。斯巴達人不相信城防工事,而相信城市最好的防禦是勇士。所以斯巴達城沒有城牆。這對馬其頓快速部隊偷襲城市的行動十分有利。
由於斯巴達城守軍太少,達馬索斯的部隊順利打進城門。很快來到中央廣場。
這裡一個斯巴達重灌步兵方陣嚴陣以待,也許他們可以以一敵百,但是他們對付不了四面同時進攻。
馬其頓槍兵方陣全部來到廣場上,排著嚴密方陣,三面夾擊,以數量制勝。
斯巴達禁衛步兵果然名不虛傳,堅實密集的方陣遭到前後包夾,依然臨危不亂,作戰有序。
最開始的接觸,平均每解決掉2~3名斯巴達步兵,就有7~9名馬其頓槍兵倒下。
斯巴達方陣依然士氣旺盛,馬其頓佇列裡的部分希臘式民兵和應徵長槍方陣兵卻瑟瑟發抖。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步兵方陣!好在多數隊友保持鎮定,堅韌不拔挺槍前進。
冷兵器戰,人數多是優勢,但潰散起來也很快。因為情緒在人多的集體中傳染更快,影響更大。
達馬索斯明白,千萬不能讓自己計程車兵先散了。他一直在步兵身後鼓舞著,總算大家堅持下去。
隨著雙方步兵對耗,斯巴達方陣出現了越來越大的缺口,馬其頓士兵不畏損失,持續攻擊。
斯巴達禁衛軍方陣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達馬索斯偷襲成功。
馬其頓宣告佔領斯巴達。
希臘首都失守的訊息傳到正面戰場,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克里歐美尼斯得知這一訊息後知道失策,準備僥倖一戰。
安提戈諾斯順勢開發動進攻。
來到戰場。馬其頓軍隊佔據高處,將軍調兵遣將。弓箭隊齊放排箭,方陣兵列出槍陣。
克里歐美尼斯缺乏遠端配置,所以只好讓希臘重步兵以長槍方陣開始進攻。
馬其頓方面是民兵槍及應徵長槍兵為主。處於質量劣勢,數量優勢。想取勝必然使用包抄夾擊的戰術,才能擊敗精銳的希臘步兵。
所以馬其頓騎兵率先發動了反衝擊。目標是敵人側翼。
騎兵一接戰就見紅。而對方掩護希臘重步兵側翼的是希臘農民部隊,被馬其頓輕騎兵輕易衝散。
騎兵繼續追砍,場面如單方面屠殺。
這時,馬其頓步兵展開很長的陣線,超出了希臘重步兵線。於是,步兵開始前進,合圍敵人。
馬其頓輕騎兵也折回來,瘋狂衝擊希臘重步兵側後軟肋。希臘步兵線戰敗。
圍殲了希臘重步兵。希臘部隊已被消滅殆盡,克里歐美尼斯作為這場戰鬥的主將見大勢已去,領著騎衛隊衝向了正在整編的馬其頓槍兵陣,長槍兵很快收拾了這些孤立無援的騎兵,希臘主帥陣亡。戰鬥結束。
經過與叛軍、斯巴達的戰爭,馬其頓在希臘半島的地位已經穩固。有了最初的一塊穩固大後方,以這裡為基礎馬其頓王國將大有作為。
◎攻佔色蒙
安提戈諾斯決定在科林斯以國王衛隊為核心再組建一個新編軍團,他令歐昂諾斯擔任將軍,率主力部隊向西進軍,拿下色薩利以西的希臘土地埃托里亞。
歐昂諾斯領命,一面在科林斯和雅典徵兵補員整編部隊,一面派間諜先行去探察色蒙的地形及守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