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出!
東出!
東出函谷關之前大秦是六國眼中的蠻夷,東出之後,大秦是天下之主!
這個口號已經將王斗的野心,說的一清二楚!
不是清君側,而是東出!
與後金決戰之前,王鬥麾下有五萬步兵,一萬騎兵,決戰之後還有四萬七千步兵,九千騎兵,他麾下的死傷和戰果對比之後,這一戰可謂是極為輝煌!
這是一場真正的大勝仗!
當他率領軍隊從長城入關之時,遼鎮之中的軍閥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都在裝瞎子裝聾子,一個出來與之戰鬥的都沒有!
儘管誰都知道,王鬥此刻的舉動是違反聖旨的!
崇禎是讓他自己進京,不是讓他帶著軍隊進京。自古以來,但凡是京城以外的軍隊進京,都有可能演變出不好的結果。
一個不好,就會演變為董卓入京的場景。
簡而言之,軍隊也分為‘熟’軍和‘生’軍。
一般而言,帝國的中央軍就是熟軍。熟軍之中,軍隊基層都知道君君臣臣的道理,也明白朝廷的強大。
這樣的軍隊,如果主帥造反,根本就不用動用聖旨,底下的基層軍官便會主動幹掉造反的主帥。
即使一時被裹挾,也只需一道既往不咎的聖旨,即可瓦解軍隊戰意,讓軍隊再次效忠於朝廷,這就是熟軍,軍隊上上下下早已被朝廷馴服。
而生軍就是軍隊上下只知主帥,不知朝廷,不知皇帝的軍隊。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就是典型的生軍,他們可以視朝廷威嚴為無物,董卓讓他們砍殺大臣,他們就真的敢砍殺大臣,董卓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這就是為何,在原本的歷史上皇臺吉入寇北京之時,袁崇煥想要帶兵入城,崇禎皇帝卻一直不同意。
因為袁崇煥一手締造了遼鎮軍閥團體,在遼鎮那群軍閥的眼中,袁崇煥說的話比朝廷聖旨還管用。
尤其是當祖大壽公開違抗崇禎聖旨,卻因為袁崇煥一封信又一次聽從朝廷命令之後,從那時起袁崇煥就必死無疑了!
一個生軍領袖,在後金圍城之時卻一個勁兒的要求帶兵入城?你想幹什麼?當董卓第二?
是不是入城之後,就要學習董卓廢立天子了?
你要是崇禎,你敢讓他帶兵入城?
至於說忠誠,這世上最值錢的是忠誠,最不值錢的也是忠誠,只要崇禎不是傻子,就不可能同意袁崇煥帥兵進城!
“東出,東出,這他孃的,難道真的要換一個天下?”
“誰知道呢,反正我們是沒法子,連八旗兵在野戰之中都打不過他們,更何況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