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士子惶恐不安,欲狼狽作四散之狀,卻被章越道了句慢著。
眾士子們進退不得。
“久仰荊國公,建國公大名,降尊紆貴到偏野之地,我等身為本地鄉人,不勝榮幸。”
“乞聆聽教誨!”
一名士子大著膽子言道。
章越與王安石笑了笑,眾士子見二人隨和,稍稍放下心。
眾人回到了樹蔭下席地而坐。
王安石與章越問道:“方才建公所言格物之理與明道之道不同,何也?”
章越道:“在於體用之道不同。”
從胡瑗開始,宋朝的讀書人就追求明體達用之道。
章越笑了笑。
絕對真理的存在,沒錯,自然科學的現象後面肯定對應著絕對真理。更比如說數學,數學絕對不會說謊。
比如一加一等於那就是等於二,不存在有等於三的情況,這就是絕對真理。
但是人文科學存疑,就算是有絕對真理,但在實踐之中,也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章越笑道:“荊公,要知此,玩一個遊戲便可知了。”
眾士子們聽了一愣。
王安石也是訝異。
章越當即對在座的眾士人道:“爾等從零至一百的數字中選出一個數,然後我再從各位的數中求其平均,再除以二,各位哪個人與此數字最近便可為勝。”
眾士子訝然。
不過還是依章越所言默然,此處有筆而無紙。
幸虧覆蓋眾人的大樹樹葉甚是厚大,故士子們便從地上選來樹葉,再去將筆借來一一在樹葉上寫下數字與自己名字。
然後一一交給王安石的隨人。
在此間隙章越對王安石道:“荊公猜眾人平均除二是幾?”
王安石微微沉吟道:“我不通算數之學,不過略想來應最少低於二十五,不對,是十二又之五也。”
章越失笑道:“荊公不易也。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五十,但轉念一想除非所有人都填一百,如此你方是對的。”
“然而便想到是二十五,你想到其他人都填了五十。如此你又深入想了一步,想到他人所思則是十二又之五也。”
“不如我們試觀之!”
最後眾人收集起葉子平均一除,答案竟是三十三。
王安石一愣,旋即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