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珪,章越這麼說,幾位參政都是言語:“公等皆為了國事爭論,何過之有啊!”
下面的官員看著堂上官員推來讓去,特別是呂公著,章越與王珪都親自起身相扶,一副互訴衷腸之狀。
大家哪不知發生了什麼。
一名官員道:“昔日廉頗負荊請罪,才有了與藺相如的將相之和。”
另一名官員則道:“今日朝堂上有呂公,章公這樣的賢良宰相在,焉愁党項不敗,遼國不滅,天下不太平!”
見王珪,章越如此推重自己,呂公著聞言緩緩坐下,眼中倒有等欣然。
他忽然記起往事,當初韓絳,章越保舉呂公著進京時,司馬光一再反對。
他還記得那是在賈昌衡為二人所設的宴會上。
司馬光對呂公著道:“國事已是如此,你就算出山也難有作為。”
司馬光主張應該讓那些始終主張變法,始終主張攻打党項的新黨,自己去撞南牆。
可你呂公著這一回京,無疑是分散了咱們舊黨力量。
你回去幫忙,不僅有損於名節,而且無論勝了負了,新黨都有說辭。
我們舊黨就應該全面撤出,讓著他們新黨去搞,最後自視其敗。等到最後的最後,新黨無力迴天時,咱們舊黨再出山收拾殘局,重整天下,徹底肅清變法的餘毒。
面對司馬光的再三反對,呂公著則忍不住道:“一味閒臥,於世道何補?”
呂公著意思,沒錯,我雖反對變法,但怎忍看著國家如此衰敗下去,自己不盡一點力呢。
就算毀去自己的名節,也要為之。
司馬光很失望,他認為要不是你呂公著去為之,換了他人,他一定認為對方是貪慕權位。
從此司馬光與呂公著也不通書信。
之後天子數次相召,司馬光也始終不肯前往。
想起嘉祐四友中的情誼,他呂公著與王安石已是徹底斷交,但與司馬光的情誼,不知以後還能顧全嗎?
呂公著入朝之後如何不知自己是忍辱負重,為了一個樞密副使的職位,在滿是新黨的宰執團隊中,堅持自己不被認同的看法,一直被孤立被排擠。
但他呂公著仍是辦他自己應該辦的事,盡他能辦的事。
不被人理解,他仍然大力奔走,呼籲不可小看党項。
此刻平夏城大捷在眼前,呂公著仍是對五位宰執道:“諸位說我等都是為了國事,呂某聞之慚愧。”
“呂某見識短淺,不能料平夏城之勝,但仍要為君實說一句,他反對變法,也是為了這個天下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