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將骨> 第二百一十七章 凱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一十七章 凱旋 (1 / 3)

韓安國貴為御史大夫,這回領軍北上除卻充當援軍外,也是與烏桓、鮮卑、阿米德族商談共同管理察哈地的外交使節,與三方商議接下來控制察哈地的具體細節也是他的任務之一,這些東西秦城自然是不甚瞭解的。因而在大戰結束之後,秦城便閒了下來。

雖然大漢、烏桓、鮮卑、阿米德族人四方如今才控制察哈地,但是眾人也不多擔心匈奴人會立馬回過頭來報復,如今四方的兵力加在一起超過二十萬,匈奴人要想穩穩的將察哈地搶過去,出征的兵力自然不能少了,而要聚集如此多的兵力,顯然不是三五日便能完成的。況且伊稚斜如今還在忙著安內,一時之間顯然是騰不出手來對付察哈地的聯軍。如此一來,這段時間四方就可以對察哈地接下來的統治細細規劃,然後逐步加強控制。待到伊稚斜緩過勁來,四方對這裡的統治格局已經形成,差不多也都能站穩腳跟了,那時伊稚斜再要收復這塊地方,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本來大戰已經結束,但是漢軍卻沒有立馬撤回。大戰方才結束,察哈地又是新佔據的地盤,不說其他,漢軍再怎麼都要多熟悉熟悉草原,將這塊地方的軍事輿圖大致繪製出來。不如此,日後要是察哈地有個萬一,漢軍就顯得被動了。

話說如今讓烏桓鮮卑阿米德族來共同管理察哈地,對劉徹而言,既是明智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只不過對此劉徹自有打算,倒也不用太擔心這裡會出什麼意外情況,一時主次倒也不是太在意。

漢軍在察哈地休整的時間,劉徹派出的又一使節隊伍也到達了這裡,其中一大批文官隊伍奉命在此輔助烏桓、鮮卑、阿米德族管理草原,名義上說是協調三方的關係,充當中間人,實際上不過是劉徹為了培養一匹熟悉草原的官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察哈地的控制。畢竟按照劉徹的規劃,日後整個草原都是大漢的,經過秦城日前在長安與劉徹的交談,劉徹已經完全沒有了以夷制夷的想法,不管什麼東西,還是捏在自己手裡最保險。

當然,軍隊是不能長久駐紮在這裡的,至少現在這麼做不合適。

不過至於這些文官隊伍裡面隱藏了多少武官,秦城等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這批文官隊伍到達察哈地,將一切事宜安排上正軌之後,已經是大戰結束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至此,近五萬漢軍也打算開始凱旋的路程。

在大軍南歸的前一日,劉徹的諭令到了軍營中。

諭令先是將大軍此番出征的功績讚揚了一番,然後命令李廣、衛青、韓安國、公孫賀率領四萬南北軍直接回長安,而秦城和驃騎營依舊返回上谷。

這份諭令當眾宣讀完之後,傳令大臣又交給秦城一份手諭,這裡面有劉徹對他個人的旨意,不過只能是他一個人看。

翌日,在烏桓王、鮮卑王、小阿米德的共同送別下,近五萬漢軍浩浩蕩蕩離開了草原。

一路南行,越過長城,秦城便和李廣、韓安國、衛青等人分道而還。

臨分別之際,李廣等人都說等過幾日秦城到了長安,定要好生痛飲一番。他們雖然不知劉徹給秦城下達了什麼旨意,但是秦城此番立下如此大功,上谷這個彈丸之地便再也容不下他了,到長安為官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不過對於眾將毫不掩飾的這個說法,對此秦城只是報以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麼。

大軍分別之後,驃騎營馬不停蹄,趕回乾桑城。

是乾桑城軍營,而不是老馬原軍營。

此時的驃騎營,經過一番征戰,兵器鎧甲都已經磨損嚴重,雖然韓安國北上支援時帶來了一些軍備,不過當時考慮到行軍的速度,他們帶的軍備也不多,根本無法滿足秦城衛青等人的需要。是以此時驃騎營的模樣多少有些悽慘,若不是眾將士各個生龍活虎、精神飽滿,任誰見了,怕都要以為這是一群殘兵敗將。

只不過,比之剛出徵時的一萬騎兵,此時回來的,還不足六千人,驃騎營的損失,竟然快要達到一半,即便是說此番出征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個損失也太大了些。

這些年來,上谷戰事一向頻繁,出征將士也不知死傷幾何。

一場戰爭,無論是勝還是敗,都不可避免的要死人,區別只是在於,是死得榮耀還是死的屈辱。死人自然是無法享受戰勝的榮耀的,但是活著的人會替他們將榮耀傳遞下去。

死者已矣,生者任重而道遠。

最後,也不知是誰發起,驃騎營六千將士,吼起了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