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娜的面部表情僵硬了許久,然後嘴角微微顫抖,終於確認這些線條正是古老城市的地鐵線路圖。
那些文字應該就是當時留下的記錄。
過往的回憶,開始一點點佔據她的腦海。
在她的記憶中,整個世界都在飛快地重新塑造。喬伊娜的思緒退回到過去時代的榮光裡。
那是她熟悉的時代。
前文明時代,全球事務高度一體化,國家之間的交流頻繁遠遠超過了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這種物理和精神上的交流,也完全打破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
發達的科技,催生出嶄新的思維模式,也帶來了更加合理的體制架構。統治這顆藍星的最高權利體系變了,重大事務不再是人類各大國高層領導說了算,而是落到每個普通民眾的手中。
投票——這種古老的表決手段,被科技賦予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每個人只需要將自己的意見提交,不出一秒,就會有網路系統辨別甄選,給出合理的投票結果。
於是,集體主義思維的大合唱替代了政治寡頭們的獨唱,每一張選票,都可以左右決策過程中的許多大事。
原本獨斷專行的機構,機密資訊,任何一份決定從誕生到最終落地,在芸芸眾生眼裡都不再是神秘莫測的鐵壁,而是變成了人人可以看見的透明之物。
思維的解放帶來了更多交流,而膨脹的資訊交流,又帶來了物理層面上的激烈碰撞。
在這種情況下,延續了數百年的老舊機構,臃腫龐大的zf部門,無數割裂開的體制,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降臨了。全球一體化的思維浪潮洶湧襲來,每過幾十年就會徹底改變人們的舊有認知。
新一代人類成長起來了,於是,以國家為代表的舊體制被新體制所取代,疆域邊界消亡,已經變成了所有人類的共識。
隨後的幾百年裡,地球上存在了數千年的國家間的邊界線,實際上被人為消除了。
經過許多年的高度演化、發展,整個藍星上發生的巨大變革,破壞了原有的政治體制,國家的職能也逐漸式微,直至最終被取而代之。
與此同時,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變成了一個泛全球化的,新的合眾組織——行星理事會。
行星理事會,成為了星球上所有人都認同的全面管理機構,它龐大、複雜、扁平,因為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意見群體,所以它更被新生代人類接受,成為一個人人都參與其中的巨大機構。
為了讓人類經濟的整體平穩發展,也為了更高效的管理地區事物,解決眾多與行政管轄權、資源、生態經濟、建設、分配等方方面面緊密聯絡的事務,經過合理規劃和計算,行星理事會在全球部署了四十六個大型經濟區,替代了過去老舊的國家經濟體制。
每個大經濟區都有一個發展委員會,而每個發展委員會任命了一位人類總決策者,負責管理上百萬平方公里內的地域的同時,確保公平和公正,力求與行星理事會的想法保持高度一致。
之後的百年時間裡,人類文明一路高歌猛進,數以萬計的科技成果高速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向深空進發,並伸出貪婪的雙手,在其它星球獲取從地球上無法得到的珍貴資源。
“模組化都市”——是所有人類科技成果的最大結晶。
它來源於人類建造太空城的構想,將高效的建設科技投入到荒野中的無人區,將荒漠變綠洲,海洋變島嶼,在開採資源的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前所未見的、深直於地下的巨型城市。
最大“模組化”城市的記錄每年都在重新整理,能容納上百萬人口的巨型建築比比皆是,全球總人口數已經比過去的幾百年翻了十倍,人口已經達到恐怖的八百億。
此時,地球也難以承受如此龐大的人口總量了。
行星理事會有單獨的軍隊系統,簡稱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