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子貢正在休息,忽聽外面有人叫道:“子貢先生在嗎?”
子貢說:“是誰?請進。”
進來一個小軍,施禮說:“先生,君王請你過去說話。”
子貢隨小軍來見吳王,施禮落座,吳王興奮地說:“果如先生所言,吳國派文種為使,送來了一些精良裝備,並且還要選派一萬名精幹士兵,親自率領,幫助寡人北伐。勾踐真是講誠信的人啊!”
子貢笑道:“君王對越王還有什麼疑慮?”
吳王說:“不再有什麼疑慮了。越國二十年來,一直沒有做過違拗吳國的事。寡人實在不該多疑。”
子貢說:“現在各方面問題都已經搞定,只等越王帶軍隊趕來,就可以擇日起兵了。”
吳王說:“勾踐兄弟帶兵和寡人一同北伐,先生覺得可以不?”
子貢說:“不可。講仁義是互相的。吳國動用越國一萬軍隊幫助北伐,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再要國君帶兵,就做得有點過頭了。天下人會諷議君王寡薄的。不如接收他的軍隊,由你統一指揮,而辭謝越王領隊。”
吳王說:“還是先生考慮周全。就照先生說的辦理。”
子貢說;“這裡沒我什麼事了。端木打算明日告辭了。”
吳王有些不捨,說:“先生何不多逗留一些時日,寡人還想多聽先生教誨呢。”
子貢說:“端木判斷,君王此番北伐,定然大敗齊軍。請告訴我,你下一步怎麼打算?”
吳王說:“能夠平定北方,事情也就完美了。”
子貢哈哈一笑:“君王何至於小勝即安呢?雄才大略哪裡去了?”
吳王惶恐地說:“請先生教我。”
子貢說:“君王大敗齊侯之時必能獲得大量繳獲,此時三軍士氣高漲,戰力最強。君王應該一鼓作氣,乘勝西進,攻擊強晉。並號召諸侯會盟,則霸業可成也!”
吳王激動起來,深深一躬,說:“必如先生所教也。”
吳王出兵伐齊後,子貢又趕往晉國,對晉君說:“臣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吳伐齊,若齊王獲勝,勾踐一定會乘機洗雪會稽之恥;若吳王獲勝,一定趁勢加兵於晉國。君何不覺也?”
晉君大驚,問子貢:“那怎麼辦才好?”
子貢說:“應該立刻召集軍隊,作好備戰準備,以逸待勞來應付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