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心情不好。
平時國家不遇到事情還行。一旦遇到事情,特別是重大的事情,他便感到孤立無助。在幾個能夠做出重大決策的人中,他是孤立的,沒有人和他的意見一致,明明他的意見是對,也沒人聽。
伯嚭能說會道,范蠡巧舌如簧,明明是錯誤的事,他們能夠說成是對的,而且說的理由非常充分,讓吳王不得不相信。不得不按照他們的意思辦。
伍子胥知道,這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他之所以節節敗退,根本的原因,是他失去了吳王的信任。吳王已經徹底改變了對他的印象。
之前,吳王對他是尊敬的,是唯言是從的。而現在,他在吳王心中,是一個居功自傲,偏執迂腐,強勢自大的人,而恰恰這是做臣子的大忌。
甚而至於,吳王以為伍子胥欺負了他。
眼見得,越國一步步掙脫了吳國的控制。伍子胥憂心如焚。
在姑蘇臺,對於越國提出的組建維持治安的三千人軍隊的事,雖然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伍子胥的意見佔據下風,而吳王傾向於伯嚭和范蠡的意見。
這就說明,越國組建軍隊的事已成定局。
伍子胥隱隱覺得覺得這就是一個圈套。事情怎麼會這麼湊巧?如果假定這就是一個圈套的話,那脈絡是很清楚的。先是設計一個貢品被劫的事件,凸顯越國的治安不好,說明越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吳國的利益,然後派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到越國來道歉獻寶,從情感上收買了吳國王。然後提出組建軍隊的事,加上伯嚭范蠡推波助瀾。最終迫使吳王同意越國組建軍隊。
一個完整的計劃,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這只是推理,而推理是不能作為證據的。要想揭露這個陰謀,就要拿出證據而伍子胥拿不出證據。
他心中著急卻毫無辦法,越國正在一步步擺脫吳國的控制,慢慢做大,最後滅掉吳國。嚴重的危機感讓他心急如焚。
伍子胥騎在馬上,邊走邊想,憂慮、傷感和無助襲上心頭,他悲傷地想:先王,伍子胥對不起你,未能做好一個臣子,看著君王走向深淵卻無力挽回......
進入大營,他被一陣突然飄來的香味驚醒了。這是什麼香味?這麼好聞。聞著就讓人流口水。
天,這不是酒香嗎?這是什麼酒?怎麼這麼香?這是他從來沒有聞過的酒香。他身為相國,喝過世上最好的酒,但是從來沒有聞過這樣的酒香。
不對!軍營裡哪來這樣的酒香?當兵的在偷偷喝酒?
軍隊在打仗的時候,當兵的弄到酒偷偷喝,是很難控制的,而平時是嚴禁喝酒的。但當兵的很苦,生活單調枯燥,又沒有女人。偷偷喝點酒,只要不過分不誤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算了。
但今天有點不對。當兵的哪來這麼好的酒喝?這樣好酒喝了這次就想喝下次。喝上了隱,就再也控制不住了。一幫酒鬼能打仗?
這時天已經黑了,大營裡已經開過了晚飯,正是當兵的最放鬆的一段時間,這時候當兵的有的聊天,有的賭錢,軍號一響,就熄燈睡覺。
伍子胥讓小軍把馬牽走。自己藉著夜色,在軍營中悄悄巡視。酒香還在飄來,循著這香味走去,終於確定了香味發出的位置。
伍子胥並沒有聲張。他悄悄回到中軍大帳,召來一名校尉,輕聲佈置了任務。
“是!”那校尉得令,跑出大帳執行去了。
伍子胥在軍隊裡有一支親軍,由他親自指揮,這是他控制軍隊的工具,這支軍隊負責檢查軍風軍紀,執行軍法。有權檢查逮捕軍隊的任何人。
伍子胥坐在大帳中,外面響起號角聲,傳來隊伍跑過的腳步聲,接著傳來喧鬧聲。
不一會,親兵把幾個小兵扭送進來,另外兩個親兵把一個小酒罈和幾個酒碗放在案桌上
報告說:“大人,這幾個私下喝酒,被我們抓住了。請大人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