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耶律延禧沒有來大宋“避難”,而是被金人捉了,但這仍讓趙佶感到心頭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在趙佶看來,威脅燕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已經由耶律延禧轉變成為金人,該對金人提防起來了。
於是,宣和七年三月,趙佶令童貫從太原前往燕山,進一步部署北方的防務,預防金人南下。
此時,仍然有人說郭藥師圖謀不軌,有成為安祿山第二之苗頭。
對此,趙佶雖然並不相信,但他還是讓童貫去燕山佈防時順便暗中察訪一下郭藥師,看郭藥師是否真是有所圖謀。
趙佶在手札中囑咐童貫,如察得郭藥師心懷異志,可將郭藥師挾入京城。
童貫在與金人辦理完銀絹交接手續後便離開了太原,然後沿著真定府、河間府、莫州、雄州這條路向燕山府開進。
馬擴聽說後急忙從保州趕到莫州去迎接童貫。
馬擴急於見童貫的目的是想向童貫提個醒。
馬擴認為,金軍之所以一直與大宋保持表面友好而不出兵南下攻打大宋,並非是他們信守約定,而是因為他們顧及三股勢力,即平州的張覺、奚地的蕭乾和夾山的耶律延禧——這三股勢力都是遼國的殘餘勢力,都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可能,因此對金國均構成威脅。
可現在隨著耶律延禧被俘,這三股勢力都已不存在了,金人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
馬擴認為,大宋要高度警惕,因為金軍隨時都可能向大宋發動突然襲擊。
童貫也認同馬擴的判斷,他道:“我今去燕山葺治兵馬,蓋為防範金人也。”
……
郭藥師獲悉童貫要來燕山府,心裡很不安——不久前,他曾拒絕入京受封,他擔心童貫來燕京,會對他不利。
不久前,接到趙宋朝廷的詔書時,郭藥師猶豫再三,最後還是不敢入京——他擔心一旦入京將被解除兵權,失去自由。
其實——
郭藥師對趙佶的印象本來很好。
可是透過張覺之死,郭藥師覺得像他這樣的遼國降將,在趙佶眼裡根本就沒什麼值得留戀的,說殺就殺,說交就交。
郭藥師認為,他已經看清了無情的趙宋,他害怕有一天他自己會變成第二個張覺。
郭藥師還覺得,無論是趙佶還是燕山府的王安中、蔡靖等官員,對他其實都很不信任,畢竟他是遼國降將。
所以,為保證他自身的安全,郭藥師覺得他必須牢牢掌控常勝軍,絕不能讓童貫奪去了他的兵權,更不能讓童貫抓他進京。
為達到這個目的,郭藥師決定好好給童貫演一場戲。
於是,在童貫到燕地之際,郭藥師率領數騎離開燕京,遠到易州去迎接童貫。
在易州城外,郭藥師以極為隆重的禮節參拜童貫——就是向童貫行跪拜大禮。
這嚇了童貫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