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知州:郭永。
應州知州:仇悆。
蔚州知州:唐重(接替包康)。
武州知州:陳康伯。
新州知州:胡世將。
寰州知州:張克戩。
雲中(遼西京,趙佶為之改名雲中)知府:李綱兼任。
除了這套班子以外,蔡仍還有兩套班子。
一套是政治部。
部長:李未。
政工幹部遍及在所有政府部門、所有軍隊。
一套是參謀部。
總參謀長:林師益。
林師益是蔡仍的同鄉,他也是仙遊人,北宋名臣林豫之子,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勤奮研究書經,兼習武藝,文武雙全,以父林豫任奏補三班借職,授樞密院,宣差雞澤縣(後世河北南部)縣尉,蔡仍與之認識了之後,他就投效了蔡仍,屬於較早投效蔡仍的人之一,蔡仍組建參謀制的時候,他就開始擔任參謀,一路做到了現在的總參謀長。
除此之外,蔡仍又在不久前的那次擴軍的基礎上,詳細的擴軍,將且詳細的調防和佈防。
首先蔡仍將金吾前軍,金吾中軍,金吾左軍,金吾右軍,金吾後軍,以及選鋒軍、踏白軍、背嵬軍、陷陣軍全都從五千擴編到了一萬。
其次,因為前前後後一共得了十萬餘匹戰馬,又因為雁北平原一馬平川需要良好的機動性,金吾前軍、金吾中軍、金吾左軍、金吾右軍、金吾後軍以及陷陣軍,每軍組建三千馬軍,換而言之,此六軍是由七千步軍和三千馬軍組成。
再次,還是因為前前後後一共得了十萬餘匹戰馬,加上雁北平原一馬平川需要良好的機動性,選鋒軍、踏白軍、背嵬軍抓緊時間整編成馬軍,另外,鑑於前前後後一共繳獲了六千多套冷鍛甲、近萬套馬甲,選鋒軍、踏白軍、背嵬軍各組建兩千重甲騎兵。
最後:
由選鋒軍、金吾左軍、神機左軍組成左路軍,由岳飛任都統制,主要防禦北線。
由金吾前軍、神機右軍、背嵬軍組成中路軍,由吳玠任都統制,主要防禦東線。
由金吾右軍、踏白軍、陷陣軍組成右路軍,由韓世忠任都統制,主要防禦南線。
蔡仍親領金吾中軍和金吾後軍,主要防禦西線。
另外,蔡仍下令,舉行科考,全面選拔人才,不分漢、契丹、溪、渤海、阻卜等族,也不分年齡,只要自覺有本事,都可以來應考,而且,蔡仍同時開了文武科,也就是說,你不論是會文的,還是會武的,都可以來參考,關鍵,蔡仍明著在榜文上說,現在缺人才,會稍稍放寬一些選拔標準。
再有,蔡仍歡迎舊有的遼國官吏,復新接受考核上崗。
從蔡仍的安排上,不難看出來,短時間內,蔡仍是準備夯實自己的實力,消化自己已經得到的地盤,不準備再繼續向東擴張了,哪怕剩下的儒、媯二州已經是蔡仍的盤中餐砧中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