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強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併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
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素質,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王安石實施將兵法首先對全國的軍事部署進行了調整——他在京畿設三十七將,鄜延五路設四十二將,東南六路設十三將,全國計設九十二將。並派“嘗經戰陣大使臣專掌訓練”,“早晚兩教”,“日夜按習武藝”。
(宋時一將,其級別大概相當於後世的一個軍,但將的人數不等,往往從三千到一萬不定。)
從軍事部署上看,力量最強的是鄜延五路,直接面對西夏,明顯帶有主動向西夏開戰的意圖,次之為京畿(即京師),三十七將“擁衛京師”,主要用於防範北遼南侵。
自熙寧七年始,王安石在北方各路陸續分設一百多將,每將置正、副將各一人,選派有武藝又有戰鬥經驗的軍官擔任,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凡實行將兵法的地方,州縣不得干預軍政。
後來,即便隨著歷史的變遷,各地各將均有調動,但京師附近其實還是有十幾萬大軍——其中,開封府界有兵馬大約四萬,京東約有五萬,京西約有兩萬。
在趙佶的角度來看,金吾軍只不過是這十幾萬甚至是這百萬大軍中之五千,蔡仍只不過是這上百將之一,而且,金吾軍的駐地雖然離京師不遠,但也遠沒有另外十數支被趙佶視為親軍的軍隊離京師近,更何況,東京汴梁城裡本就有御龍直、天武等步軍,內殿直、捧日等馬軍,還有從宿衛、宮廷宿衛、總領護衛等等一大批軍隊。
所以,趙佶不可能像別人一樣看重金吾軍、看重蔡仍。
事實上,趙佶的視角也不難推測——如果趙佶不是這樣的視角,他心得有多大,才能在這種情況下,發動對遼的戰爭,他還不趕緊將所有精力用在鞏固京師的防禦上,要知道這可是保衛他身家性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蔡仍衝蔡京恭恭敬敬一拜,道:“謝伯父提點。”
蔡京點了點頭。
蔡仍遲疑了一下,又道:“小侄有一事相求,萬望伯父能幫一幫小侄。”
蔡京道:“我一賦閒在家的老人,還能幫到你嗎?”
從蔡京的話中不難聽出一絲落寞,由此可見他有多捨不得那個相位、那個權力。
蔡仍道:“伯父雖已不再是宰相,但伯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不在廟堂之中也仍就是咱們大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誰敢小覷伯父?”
蔡京玩味一笑,不置可否道:“那你說說吧,想讓我幫你什麼忙?”
蔡仍道:“小侄想跟伯父求一個人。”
蔡京看了蔡仍一眼,道:“是去你金吾軍任知金吾軍給你當傀儡?”
蔡仍也沒否認,他道:“小侄就是想做些事,又不想被人指手畫腳。”
雖說按照將兵法的規定,沒有人能干涉蔡仍訓練金吾軍,但知金吾軍如果真跟蔡仍剛起來,那蔡仍在金吾軍中可就會處處受到知金吾軍的掣肘。
這當然是心有反意、將金吾軍視為自己的禁臠的蔡仍所不能容忍的事。
因此,蔡仍這次回京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這個後顧之憂。
蔡京當政,最是強勢,也最討厭別人掣肘,因此,蔡京是可以理解蔡仍的想法的。
但蔡京並未就此一口答應下來,而是說道:“就算我有合適的人,我現在也沒有辦法將他安排進金吾軍中去。”
蔡仍聽了,很自通道:“只要伯父肯借人給小侄就行,其它的,小侄會自己去想辦法。”
見蔡仍自信滿滿,蔡京不禁暗中感慨:“他已經不是一年前那個剛剛來京需要我蔡家庇護的官場新人了,現在,他的人脈已經建立了,就算沒有我蔡家的庇護,他也已經不可小覷了……才一年多時間,他就已經成長到了這種地步,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