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陛下,末將只率領了三萬鐵騎前來,其餘的兵馬全都駐守在寧邊待命。”李毅回答道;“末將原本想將全部的兵馬都帶來,可是軍師不讓。”李毅滿臉氣憤的繼續說道。
李諒祚訓斥李毅道:“軍師做的對,現在我軍後方可是還有蕭遠山這顆釘子,要是後方沒有大軍駐守,一旦被蕭遠山切斷了後路我軍可就玩完了。”
“原來如此,末將受教了……”李毅說道。
“先生對如今的戰局如何看?”李諒祚向周文泰問道。
周文泰笑著說道:“陛下不是已經做出決定了嗎?何故還來問臣呢?”
李諒祚大笑說道:“那先生以為朕的決定是否正確呢?”
“陛下依勝議和的方略自然正確,只是微臣不贊同陛下在撤軍之時大規模屠城。”周文泰直言不諱的說道。
“朕沒有說要大規模屠城啊!”李諒祚說道。
周文泰說道:“陛下雖然沒有下旨,但是陛下麾下的諸位將軍會這麼做,對於他們來說屠城同樣可以立功。”
“你不讓朕阻止屠城恐怕也沒有安什麼好心吧!”李諒祚笑道。
“陛下將城內的青壯和婦孺都帶走了,剩下的只有老弱病殘,這些人要想活下去勢必要靠遼國朝廷的救濟,如此以來即消耗遼國的國力,又為陛下贏得一些仁義之名,陛下何樂而不為呢!”周文泰奸詐的說道。
“今日朕才發現先生原來是一隻老狐狸。”李諒祚笑道;“朕就依先生所言,下旨大軍撤退之時不得屠城。”
“謝陛下。”周文泰拜謝道;“如果陛下想將來更容易攻佔大同,微臣還有一計。”
“先生有何話儘管說就是了。”李諒祚說道。
周文泰說道:“陛下可以從繳獲的糧草中分出一部分給四周的百姓,遼軍入城之後發現城內已經被洗劫乾淨了,勢必會從百姓手中徵集,如此我軍和遼軍就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後百姓自然就會擁護陛下。”
“朕相信先生,這些事情先生就看著辦吧!”李諒祚對周文泰說道。
在周文泰的幫助下,夏軍迅速的獲得了大同百姓的民心,有了百姓的幫助大同的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向黃河以西的河清城運去,而夏軍則可以抽調足夠的兵力與奉義的十萬遼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