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讓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使得國家國富民強了。”高智耀張嘴回答道。
“先生所言不錯,治國的根本就是為了國富民強;所以朕才要對儒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因為朕要的不是那些只會背書的書呆子,朕要的是能夠理政治世的實幹型人才;四書五經背的再好,不瞭解民間百姓的疾苦又怎麼會治理好國家呢……”李諒祚的一番高談闊論,讓高智耀感到深深的折服。
“陛下高論,微臣願盡全力。”高智耀跪下對李諒祚說道。
李諒祚哈哈哈大笑說道:“有先生相助,朕相信只需數年大夏國就可擺脫現在的局面,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
在成功說服高智耀之後,李諒祚立刻宣佈在興慶府新建一座孔廟,所有的費用由皇帝的內庫出資,李諒祚的這一舉動贏得了所有西夏士子的心,在新的孔廟建造完畢,李諒祚親自前往拜見,以適對儒學的重視。
“大夏國皇帝陛下聖諭:古往今來各朝皆以儒學治國,尊奉孔聖人為文宣王;今朕欲效仿先朝以儒學治國、弘揚華夏文化,即日起朕追封孔子為文宣帝,欽此。”小福子在孔廟之中大聲的宣讀道。
在李諒祚的推動下,西夏以新儒學培養的大批的政治人才,在‘忠君愛國、崇文尚武’思想的薰陶下,西夏培養出來了大批的文武全才,這些人為以後李諒祚開疆拓土、爭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皇宮,御書房內。
周文泰正在向李諒祚進行彙報;“陛下,按照您的意思,新的教學典籍已經編纂完畢,請陛下預覽。”
李諒祚翻看了一下說道:“編寫的不錯,不過在國子監和太學教授的時候要注意實踐,朕不想教授出來一批只會吟詩作賦的酸秀才。”
“是,微臣明白。”周文泰說道;“陛下,下面各州縣的教學也全都按照這些進行嗎?”
“這到不需要,州學可以教授一部分,至於下面的縣學還需要還是要教四書五經那一套,畢竟縣學的都是一些孩子,主要的任務還是讀書認字。”李諒祚笑了笑說道。
其實李諒祚這是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小給西夏的孩子們洗腦,如此以來這些孩子長大了之後,就會只聽從李諒祚的命令,李諒祚就會成為西夏百信心目中神一樣的存在。
“是,微臣遵命……”
“另外朕會從內庫中再撥出一部分款項成立皇家學院,皇家學院是朕的私立學院,主要從太學和國子監中招生,當然州學中也會招收一部分;皇家學院除了培養政治人才之外,還會培養軍事、農桑、商業、工匠、醫學等各方面的人才,朕也會定期前往皇家學院親自授課;
周愛卿就此事你擬定一個章程交給朕,此事要從速辦理。”李諒祚對周文泰說道。
在李諒祚一手扶持下,西夏第一所綜合大學成立,相對應太學和國子監而言,皇家學院培養的大部分都是西夏的精英人才,由於有皇帝親自授課他們和得到了另一個稱謂‘天子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