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同學請講。”任童說道。
周鈺起身說道:“敢問老師,如何能分辨精神力的強弱?”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任童答道:“這需要你們自己去摸索。”
接下來又是提問環節,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很快,一個早上就過去了,慕楓去食堂吃了午飯便打算回去試試這個所謂的技巧。
調息,內視。
慕楓看著體內的真氣如潮水般湧入武脈之中的瓶頸位置,按照上課學來的方法,慢慢的,一柄由真氣凝聚而成的寶劍出現了。
“去。”
一念心起,寶劍破空而去。
“嘭。”
一聲巨響在竅**迴盪,雖然這一劍並沒有對瓶頸前的這道屏障造成有實質性的破壞,但卻證明了這個方法沒有問題。
“再試試。”
按照任童所言的以點破面的方法進行嘗試,慕楓在短時間內就看到了效果,旋即欣喜萬分,有了這個方法,他突破到武王的時間將會再次縮短數倍。
或許,兩年內足以。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雖然這樣的技巧對突破的幫助很大,但也極大的增加了突破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經脈,甚至出現修為盡失的可能。
第二天的任課教師依然是任童。
這一次他講的是武和武道,他言,武有三境,簡稱招勢意,招即是招式,勢乃武道之勢,意指武道真意,並且著重講了這三個境界的區別。
慕楓很認真的在聽,可聽著聽著就覺得不對勁了,雖然任童所講的招勢意神和慕楓所領悟的招勢意看似一樣,實則差了十萬八千里。
就如慕楓最初說過那般,前世今生,一路走來,他遇到劍客無數,卻沒有幾個能稱得上是劍修,他遇到很多劍客掌握了劍勢甚至劍意,但都受制於劍法。
不過對於普通武者來說,這的確是最快的捷徑。
第三天的任課老師換了一人,主教劍術,據說此人是個聲名遠播的劍道宗師,不過從他的講課內容來看,甚至還不如劍宗的長老教的全面。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慕楓每天早起練劍,聽課,吃飯,然後下午再抽空去學院的藏書閣翻閱各種古文典籍和功法,日子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