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王劉膊過身的訊息傳了開來,漢武帝劉徹甚為悲傷,白髮送黑髮本就是不幸之事,現在是一而再,再而三,總共送走了三個兒子,誰能理解他內心的痛苦,於是劉徹又病倒了。
有人愁有人歡喜,最歡喜的莫過於燕王劉旦。本來太子劉據自盡後,他就蠢蠢欲動,大哥二哥均不在,按順位就應輪到他了,不過遠在燕國的劉旦還是沒有行動,選擇觀望。這時李廣利和劉屈氂先跳出來,倆人想聯手立昌邑王劉膊,誰知還是操之過急,反而坑了昌邑王。但此時昌邑王仍在,不定哪一劉徹又心血來潮想立他呢,因此燕王劉旦還是選擇觀望。但如今,劉膊也走了,最大的敵人熬不過他,四弟劉胥又無德無能,六弟劉弗陵又,還有誰能敵,因此劉旦就有了捨我其誰的想法。
遠在燕國的燕王怎樣運作呢?劉旦這個人喜歡養門客,這點像他大哥劉據,三教九流都有,陸機也曾在他那裡當過門客,只是陸機覺得劉旦靠不住才溜走。
劉旦早就有佈局,長安城裡就有他的門客,前面過的珠寶商吳徵就是他的門客之一,只不過他隱蔽的很深。吳徵很有錢,專門在長安城結交那些達官貴人,目的就是想將來劉旦有機會爭太子之位時用得著。
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一聽到昌邑王劉膊去世的訊息,燕王劉旦馬上召集門客過來商量,其中有一門客名叫陳完,自幼便與劉旦相好,一直隨他來到燕國,乃劉旦之心腹,他自動請纓,願往長安為燕王策劃。
劉旦此人也頗有心機,外間傳他性格最像劉徹,有雄才大略,但就不知為何,劉徹就不喜歡他。聽到陳完願赴長安,便召他至書房密談:“陳完,你此去長安有何計劃,來聽聽。”
“燕王,還記不記得當年我們還在長安時,經常去陽陵打獵,有一次遇見三位打獵高手,都有百步穿楊的射術,武功也撩。”
劉旦思索片刻,道:“想起來了,莫非是馬氏三兄弟。”
“正是,老大馬何羅,老二馬通,老三馬安成;馬通因在平息太子造反時有功,被封重合侯,馬何羅原是江充的手下,也是繡衣御史,因馬通的關係晉升侍中僕射,馬安成也是羽林郎,手下與幾百號羽林,他們三人均可以在宮中自由出入。”
劉旦想了想,便問道:“那又如何?”
陳完繼續道:“燕王你有所不知,我跟馬氏兄弟略有交情,他們兄弟三人也是很重義氣,有一股願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英雄氣概,我願前去遊他們,讓他們在方便時...”
陳完道這裡做了一個割項的手勢,劉旦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不過他也不是傻子,這麼重要的事需好好考慮,詳細謀劃,萬一洩露,那就有殺身之禍。
劉旦思考了很久都沒有下決心,陳完見他還在猶豫中,便繼續下去:“燕王,我去遊他們是決不提起是你的意思,你也假裝不知道這回事;我上次回長安時曾聽馬何羅跟江充的關係最好,他對江充被皇上誅三族之事憤憤不平,那我們喝了很多酒,他酒後失言,有朝一日必為江充報仇;馬通本是抗擊太子有功被封侯,但他看到後來那些擊殺太子一黨的人被誅殺後,也害怕有朝一日會累及他,因此整也是提心吊膽的,擔心像他們這種參與誅殺太子的人,也不知何時輪到他們被殺。”
劉旦聽陳完的計劃後,點點頭道:“這樣也好,但千萬不能讓他們知道本王也參與其中,我是不想捲入進去。”
陳完胸有成竹地笑道:“燕王放心,我不會讓你牽扯進去的,此計謀可謂萬無一失,如若事成,我便遊讓他們擁你登基,你賜高官厚祿給他們便是;如若不成功,燕王也可藉此機會,以保護皇上為由帶兵入長安。”
聽到這裡,劉旦忙拍手道:“妙,妙極了,你去長安後,可找吳徵商量,需要用錢就跟他拿,該花多少就花多少。”
“就是那位珠寶商吳徵嗎?”
“便是他,他是我早年安排在長安的,一直沒有動用他,此次你可去找他商議,如若需要經費,可以跟他拿。”
“是,燕王,我即刻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