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媽媽靠在菜市場賣乾貨養家餬口。
從小,我便比別人更努力,不管是學習還是其它,我都要得第一。
如果有哪一項沒得第一,我會整晚自責,甚至還會自殘。
我沒有重年,別人在做遊戲的時候,我在幫媽媽賣乾貨;別人在逛公園的時候,我在幫媽媽賣乾貨;別人在爸媽懷裡嬉戲撒嬌的時候,我還是在幫媽媽賣乾貨........
以至於別人會的遊戲,我不會;別人看過的書,我沒看過;別人知道的景點,我不知道......
但我卻知道小乾魚多少錢一斤,小蝦米多少錢一斤,扇貝多少錢一斤。什麼樣的小乾魚質量好,什麼樣的扇貝燉湯喝最香......
我在某些方面的孤陋寡聞,還有渾身的鹹魚味,讓我顯得格格不入。很快,我便成了大家嘲笑的物件,大家都戲稱我為乾貨弟。
我慢慢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羞恥心,我以我是賣乾貨人的兒子為恥!
爆發的那一年,我十四歲。
十四歲,連初中都還沒有畢業,離開了學校,我能做什麼?
我媽媽哭著一遍又一遍哀求我,讓我回到學校繼續讀書,可是,我已經回不去了。
只要一想到回到學校,我眼前就會出現同學們猙獰取笑我的面孔,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
見勸不動我,媽媽又去求學校,求班主任,希望學校能出面勸我好好讀書。
我成績好,在學校數一數二,有我在,可以很大地提高升學率。
但是,學校還是沒有來勸我。
我這樣一個寒門子弟,爭了第一又如何?
沒有錢,成績再好,考了第一也不一定可以去讀。
於是,那一年,我真的輟學了。
輟學後,我無所事事,乾脆老老實實地幫媽媽賣乾貨。
那些叫我“乾貨弟”的同學們,成績好的,考入了好的高中,成績差的,也是和我一樣迴歸家庭。
時間久了,再有人叫我“乾貨弟”,我便會爽快地答應。
我本來就是個賣乾貨的,這樣稱呼我有什麼不對?
本來,我以為這就是我的一生,一日一生,做一輩子的乾貨弟。
卻沒想到,在十八歲那年,我遇到了我的伯樂,當然,前提條件是我是千里馬。
我當然不相信我是千里馬,十八年的人生,我從未發光發熱過,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信嗎?
肯定不信!
我也是,不信。
說起來,那天的事很是蹊蹺,讓我不得不相信,人生,就是這麼地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