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易敦準備習慣性的傳球給吳珂的時候,東山隊的中鋒球員直接環臂抱住了易敦,裁判的哨聲立馬響起。
易敦再次被送上了罰球線……
場邊的鞏曉彬面色古怪起來,因為他在中國籃球圈子裡混了得有二十年,也從未見過這種犯規戰術。
準確來說,是沒見過在上半場用出這種犯規戰術。
“真是稀奇了,西山隊要對咱們用砍鯊戰術了。”
“有意思,易敦真的可以說是咱們CBA的一朵奇葩啊,之前看啥戰術在咱們CBA不流行,那是因為咱們球員罰球都不錯,現在陡然出了罰球這麼糟糕的易敦,竟然讓砍鯊戰術在咱們CBA用出來了。”
“糟糕了,易敦看起來在罰球上的短板很大啊,會不會因為罰球問題,以後都打不了CBA了。”
現場球迷中也有一些懂行的球迷,一眼就看出西山男籃的目標。
那就是對易敦使用砍鯊戰術,不斷的將其送上罰球線,消耗掉東山隊的球權。
所謂的砍鯊戰術,流傳自NBA,國內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戰術,但是壓根沒有使用的機會。
想要使用砍鯊戰術,得滿足條件。
第一個是被砍球員的罰球命中率很低,最好不高於五成,當然了,肯定是越低越好。
這個條件是先決條件,唯有滿足這個條件才有可能誕生砍鯊戰術。
第二個條件是對方進攻效率很猛,平均命中率比被砍球員的罰球命中率高。
比如對手的平均命中率為五成,砍鯊戰術的目標球員命中率只有四成,這時候就有使用砍鯊戰術的必要。
或者說對手打瘋了,命中率高達八成,對手陣容裡有個罰球只有六成的球員,這種特殊時刻也是可以使用砍鯊戰術,一方面是打亂對方的進攻節奏,另一方面是降低對方的進攻效率。
一般來說,一支職業球隊一場比賽的命中率大概有四成多點,所以罰球命中率四成也就成了一道坎兒。
低於四成罰球命中率的球員,哪怕就是能在場上飛天遁地,只要砍鯊戰術招呼到身上,也是立馬完蛋。
比如一個普通人突然得到了外掛,擁有超級球星的進攻以及防守實力,但是偏偏罰球很渣,只有一成命中率。
那麼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普通人只要罰球不提升,那就永遠打不上職業聯賽。
因為只要他一上場,對方立馬把他送上罰球線,他消耗掉己方五次進攻機會,才只能依靠罰球拿到一分。
而對方以四成命中率計算的話,這五次進攻哪怕命中兩個中投,那也是四分入賬。
只要他在場上,他就是對方的ATM機,是對方的人型勝利雪茄。
當然了,這種計算方法比較極端,畢竟一名球員只有六次犯規機會,把所有球員都算上,也就是九十次犯規機會,肯定撐不了一場比賽。
但是其實也沒必要去撐一場比賽,只要來個二三十次,就足以建立起優勢了。
現在西山隊對易敦的做法就是如此,易敦搶下進攻籃板後傳球給吳珂,威脅性極大。
吳珂在這個時間點這個位置拿到球,不說百分百命中,起碼也得有個七成的命中率。
這種情況下,索性直接把易敦送上罰球線,用易敦的罰球命中率來置換吳珂的七成命中率,怎麼看這筆買賣都相當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