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反正我就是丫頭命唄!你隨意。”蕭暮雪指著一座隱約可見的小木屋說,“走,丫頭帶爺吃好吃的去。”
“啥好吃的?”
“橋河鍋盔呀!你可別跟我說你沒聽說過。”
“哪能!早就聽說橋河鍋盔味絕一方,今天我要親自嚐嚐。”
蕭暮雪滿臉嫌棄:“瞧你那點出息。凌雲中學少你好吃的了?”
葉寒川涎著臉說:“凌雲中學的伙食是好,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特色小吃。”
蕭暮雪滿意地點點頭:“算你識貨。”
葉寒川心想:我可以不識貨,但不能不識相。他打量著身邊的人兒,只覺得她清瘦了不少:“你的生活費夠不夠用?”
“足夠了。這個月還剩了不少。”
“不要太節約了。學習任務這麼重,要吃好吃飽。”
“放心,像我這種超級吃貨,怎麼捨得在美食麵前委屈自己。”
葉寒川放下心來,指著路邊的風景一路閒聊。
據某位道行高深的陰陽先生說,橋河鎮雖無河無橋,卻四通八達,是來往車輛的必經之地,自古兵家必爭,風水那是相當的不錯。又有史料記載,當年抗戰全面爆發時,一支抗日部隊途徑橋河鎮,人困馬乏,糧食短缺。當地一位大戶搬出自家全部存糧,連夜磨成麵粉,在橋頭搭灶開爐,做了無數鍋盔供過往軍士享用,且分文不取。他說:我年事已高,不能上陣殺敵,又無兒孫可保家衛國。唯有盡一己之力,讓大家吃頓飽飯,好有力氣多殺幾個鬼子!一名軍官聞言,感慨道:如我中華兒郎都有這般氣節,何愁日寇不滅?何愁疆土難收?
從此,橋頭鍋盔名聲遠揚。
這鍋盔分為兩大類:夾菜和不夾菜的。夾菜的麵餅幾乎沒味道,烤至金黃後取出,趁熱從中間切開,再根據個人口味,夾上美味多 汁的冷盤,如紅油肚絲、香菜拌豬耳、肉末酸豇豆、夫妻肺片、白切肉、醃黃瓜……一口下去,香得找不到舌頭。不夾菜的麵餅則是用自家種的菜籽油和麵,加少許鹽揉開,做成四四方方的麵餅,兩面都沾上芝麻,放進爐灶裡烤得又酥又脆,趁熱咬一口,唇齒留香。
就這麼簡單的一道吃食,引得過往的人流連駐足,久久不相忘。
蕭暮雪給自己要了個素鍋盔,要了個紅油肚絲的給葉寒川:“今兒讓你嚐嚐什麼叫美味。”
“你怎麼不要夾菜的?”
“女孩子吃那麼多肉乾嘛。”
葉寒川把素鍋盔還給老闆:“把你這裡夾菜的一樣給我來兩個。”他按照價目表把錢給老闆:“醃黃瓜的就不要了,紅油肚絲的給我裝四個……素餅也來四個吧,或許真的有人愛吃。”
“你幹嘛?錢不是這麼花的!”
“我想吃還不行?”
“你是在嫌我窮?”
“你想哪兒去了?我只是想帶幾個回去給外公外婆。況且我今天打算去你家蹭飯,這麼久不見了,總得給婉姨和爺爺他們帶點見面禮才是。”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