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邊聽邊嘖嘖有聲道,“有道理,有道理啊!”
“這恐怕就要陛下破費了。第一年的取暖費,需要官府補貼。免費的東西不試白不試,但一旦知道了煤炭的好處,明年許多財力尚可的人家肯定就用不慣柴火了!”
“沒問題,”苻堅一咬牙道,“要把目光放長遠。”
“鐵礦也已經初具規模了,”苻堅又展開下一章奏報,“暉兒按照你給的圖紙,已經開始派人建造高爐了。”
楊風道:“這也是一個宣傳重點!鋼鐵惠及國計民生,一定要充分調動百姓對於鋼鐵器具便利高效的想象!”
苻堅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每一步行動,都要配合一定的輿論宣傳,這才是你所說的‘事半功倍’!”
“沒錯!輿論就是一杆槍,指哪打哪!這樣全國百姓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楊風搖頭,“靠官府告示和百姓的口口相傳還是太慢了。”
“等工業稍有起色之後,活字印刷、改良造紙術也要提上日程!”
楊風立刻遞上另一摞資料!
“建立印刷廠、造紙廠!”
“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建立林場,在伐木的同時種植速生林!楊、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孟子》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確保可持續發展,絕不能竭澤而漁!”
苻堅聽完,深以為然:“對,這是個長久規劃,我這就安排下去。”
“等到印刷廠一切就緒,就可以大批次生產書籍了!”
“紙質書籍不僅重量輕,還方便攜帶!”
苻堅萬分激動,“到時候人手一本,教育就不限於太學之內,可以傳遍大小州縣……”
“這只是其一,”楊風神秘道,“其二,這是輿論造勢的大好方法……”
看著苻堅不解的目光,楊風一指桌上竹簡,“創辦報紙!”
“隨著識字率的提高,朝廷逐漸將各方面動向濃縮成短篇文章,廣泛地傳遞給每一個州縣的讀書人!”
“讀書人就是國家的喉舌!只要他們願意輔佐朝廷,一切都會向著更好地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