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鏡頭推進,觀眾們看清了這群官員的領隊,一個白髮蒼蒼,面帶病容的七十幾歲老人!
他的長相很熟悉,許多人都從課本上的黑白老照片裡回憶起了他——
“這不是李鴻章嗎?!”
“沒錯,這就是李鴻章!”楊風解說道。
“甲午之後,日國力量迅速膨脹。沙俄與它臨近,深感受到威脅。”
“18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將要舉行加冕典禮。各國使臣都會前來參禮祝賀。”
“沙俄藉此機會向清朝發出邀請,希望共同遏制日國的擴張。”
“由於清朝沒有合適的人選,此時已經74歲還得了重病的李鴻章只能接下此次任務。”
“隨後,他還要帶領考察團參觀訪問歐美各國,學習先進經驗,彌補甲午戰敗帶來的慘痛。”
“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與其子李經方、李經述及隨行代表團離開上海,於10月3日回到天津,歷時190天。”
“這個老人在他生命的末段,歷經四大洲、橫跨三大洋,共計4。5萬公里,訪問8個國家。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
“唉……”螢幕前的觀眾們紛紛發出一聲唏噓。
“室內不允許抽菸,隨地吐痰要罰款!”一個船上的侍者追出來,用非常厭惡的表情大喊。
“這什麼態度,太欺負人了吧……”觀眾們在心裡憤憤不平,還沒來得及打出字幕,畫面裡立刻響起一陣更加尖銳恐怖的尖叫,嚇得人不由自主渾身一抖!
“這是什麼東西?!”一個女遊客衝到甲板上,歇斯底里質問中國訪問團,“你們的行李裡為什麼會有那麼晦氣的東西!”
“現在,你們立刻把那東西扔進海里!”
“我們的客房附近不允許有那麼不吉利的東西!否則,我將聯合所有乘客,一直鬧到事情解決為止!”
原來,跟著李鴻章的團隊一起登上輪船的,還有一具棺材!
他是覺得自己時日無多,要用這種中國文人的傳統方式,表達自己的意志!
螢幕前所有觀眾都震驚了,不是因為那個洋人的憤怒,而是因此這具棺材的悲壯。
這一刻,觀眾們想起了很多類似的人物:三國時期的龐德,“萬里出征,抬棺死戰”的左宗棠……
他們不是不知道棺材不吉利,反而是以此來明說自己死戰的決心!
這是中華文化裡的一種悲壯,洋人怎麼會懂!
一行人就是一路忍受這樣的屈辱與挑釁,終於來到了沙俄皇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