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裡沸騰到了極點,楊風看了一眼時間,已經開播將近半小時了!
也就是說,還有半小時他就要完成系統的任務,以及自己額外的許諾——扭轉靖康恥,收復舊山河!
接下來,就是楊風的反攻階段了!
沒時間沉浸在勝利中,楊風立刻著手準備——
軍隊多了,後勤保障也要跟上!
改良冶鐵技術,打造軍械、鎧甲!
雖然火炮好用,但是總要短兵相接。趁手的兵器能提高殺傷力;堅實的盔甲能保護士兵減少傷亡。這些士兵是家家戶戶的頂樑柱,是整個江山的支撐力,一個合格的帝王要愛護子民,水才能載舟!
改良織造工藝,供應軍服、被褥!
與金人交鋒避免不了北上,士兵來自全國各地,適應寒冷的北地氣候還是很困難的!水土不服,是許多大型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歷史上大多北伐無法成功。歷史上靖康之恥就發生在寒冷的冬季,很有可能,楊風的虛擬交戰也要拖到冬天,那就不得不提前準備!
廣修驛道,讓全國各地朝聞夕答!
既然有了水泥,修路成為了可能。驛道除了能溝通情報,還可以運輸糧草!大型戰爭,後勤保障一定要跟得上!江南是大宋重要的糧餉賦稅來源,起碼這裡的路一定要暢通無阻!
歷史上,汴京初次被圍的時候,逃難到江南的徽宗夥同童貫蔡京等人為了掌控大全,就搞事情截斷了江南的後勤供應!這麼巨大的隱患,楊風絕對要想方設法杜絕!
北宋時期社會生產力發達,冶鐵耕織等技術都有了長足進步,楊風將改進方法頒佈下去,很快就有能工巧匠呈現出滿意的改造結果。
他立刻施擬好了政令,交付相關文武。
做完這些以後,楊風立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一個根本問題。
綜合國力。歷朝歷代與現代國家之間的差別就是,民力無法迅速轉換成綜合國力。
系統本來分配給楊風的任務不難,只要作對選擇,即使沒有太大的革新也能達成。
但是他要更進一步,理清十六州的舊賬,並且徹底解決金人虎視眈眈的威脅,就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這次是動真格的了,歷來有遊牧王朝的生存發展與中原王朝息息相關,這下子相當於動了金朝的根本,金人肯定會拼死反抗。
這是一場硬仗。
軍隊規模增加,消耗自然大,同時,從事農耕的人必然會減少。
司馬光說過,財不在民則在官。財富好比一池水,不在上就在下,水本身不會憑空變多。一切變革措施,不過是調控財富的分配。
但是,這只是針對傳統的生產力模式!
還有一種超時代的解決思路——真正地“開源”!但是對於那個時代的統治者,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生產力!
這些對於楊風來說,一切都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