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有這麼多!”楊義臣說道:“殿下真正殺的官吏只有五百餘人,另外一千多人盡是身穿官服的亂匪。”
楊廣奇道:“這有什麼用意?”
“河北道亂匪之所以越平越多!地方官員要負七成負責,正是他們橫徵暴斂,使百姓飢寒交迫。百姓無法生存,才殺官造反!殿下之所以加入一千多員亂匪,目的是讓百姓知道朝廷治吏的決心,對朝廷恢復信心!正直官吏早就死於亂匪之手,活著的這些,絕大多數與亂匪有利益往來!他們既向朝廷稱臣,也向亂匪稱臣……殿下一氣之下,就全部抓來殺了。”
“這些該死的傢伙!殺一萬次都活該!侗兒殺得好!”楊廣霍然站起,大聲稱讚楊侗殺伐果敢。
“這就是‘秦王迫害士族’傳言的由來?”
“這只是表相,根本原因是范陽盧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貪婪、不知廉恥!”
楊義臣替楊侗圓謊道:“這些世家門閥早就離開了河北道,他們的宅子早就化成一片白地,田地也都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而官方戶籍、房產、地契也早就毀滅於戰亂之中!現在河北道好不容易平定下來,這些世家門閥立即拿著房產、地契討要房產、良田土地,他們手中這些所謂的證據,誰也不知是真是假……殿下當然不認賬了,於是流言就來了!”
楊廣恍然大悟,冷哼道:“這些士族最是不知廉恥了,是朕,朕也不給!”
楊義臣趁機道:“殿下對關隴權貴、東關士族非常反感,他說這些人自幼就給灌輸了家族為大的理念,事事以家族利益為先,國事天下事,在他們看來遠遠比不上家族利益,為了家族利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出賣國家、出賣民族!”
“然後呢?”楊廣有些坐不住了,楊侗字字珠璣,說到大隋危機的根源上去了!
“然後殿下任用的是全部是來自寒門的預備官員!”
“啊?”
楊廣也被楊侗的大手筆驚呆,喃喃自語道:“難怪彈劾侗兒的奏疏這麼多,請求懲辦的這麼嚴重!原來他動了世家門閥的根本利益!”
楊義臣笑了笑,“微臣開始也非常震驚,後來想通了,殿下是想從河北道開始,一步步的解決隋朝動亂的根源。”
“你指的是士族?”
楊義臣點了點頭,“其實不僅是關東士族,也包括關隴貴族,幾百年上千年來,士族壟斷了學識、壟斷了權力,十個官員中有九個來自世家門閥,這些人組成一個個數目龐大、影響巨大的利益集團,然後向歷朝歷代的朝廷、皇帝要錢要權,朝廷不給、亦或是給不了,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推翻這一個王朝。”
“殿下說朝廷光有科舉制度還不夠,還無法徹底打破世家壟斷官場的規律!因為讀書的代價太過昂貴,百姓讀不起書,如果不解決寒門的讀書問題,科舉制最終成全的還是世家子弟!”
“有見地,說得一點沒錯!”
楊廣重重點頭,楊義臣的話句句說到他的心坎之上,因為每一屆科舉考試,取得好成績的都是世家子弟!這是因為他們家境優越,可以心無旁騖的讀書,而寒門子弟即便讀得起書,也還要為生活奔波,這一比較,成績上的差距就出來了。
“殿下認為只有給貧寒子弟機會,才能最終打破士族的壟斷,他的目標是每一個河北道的孩子都有機會讀書,一代人之後,士族的優勢就消失了。”
“侗兒是怎麼做的?”
“開設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