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016章:安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6章:安置 (1 / 2)

在軍隊的宣傳下,不到半個時辰已經傳遍全城,散佈城裡的流民扶老攜幼,浩浩蕩蕩的向上東門、建春門粥棚。城外流民亦紛紛奔來,表示願意去河北道安家落戶!

在家裡美滋滋的楊侗頓時哈哈大笑。

在古代,盛世的標準是什麼?

煌煌之威如何長久的保持、如何更上一層樓?

終極答案就是人口啊。

在冷兵器時代,不管是繁榮經濟還是對外戰爭,人口幾乎代表著一切。

只要有人,便可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河南道水網縱橫、農業發達,亦是大隋的產糧重地。又因為東都是大隋的經濟中心、交通樞紐的緣故,所以這裡的人口十分稠密,現在叛亂四起,到處都是流民,只要有錢糧,那麼就能在一夜間拉起數十萬人的大軍。

而負責三徵高句麗物資搬運工作的河北道卻是人口稀疏,又因為戰亂連連,死於戰禍、死於飢寒的百姓多不數勝,雖不至於十室九空,但人口一定是個非常嚴峻。

如果把河南郡流民搜刮一空,少說也有五六百萬。

有人,才有軍隊;有人才能產糧,才能養軍。

然而對於眼下的大隋來說,流民是天大的社會問題,在沒合理有效管理、分配的情況下,各地官員都不願不敢接流民。生怕自己一個管理不好,這些流民就會造你的反。

別人的這些顧慮在他楊侗這兒根本不存在,對於他來說,一個民眾就是一份稅源,就是糧食的源泉,就是隋朝能夠再次強盛、再次輝煌的根本。

……

秦王府!

楊恭仁讚不絕口:“殿下這個‘以工代賑’的辦法和勞役比,他們會更積極,因為‘以工代賑’是自願,而徭役則代有強制性。如果由朝廷去開荒和修繕渠道、城牆、道路、水渠,所要花費的可遠遠不止這麼一點。依照殿下之法執行下去的話,朝廷付出的其實就是口糧而已。”

“更重要的是不僅可以賑濟災民、修補河道城池,更是分散了災民,給災民找到事情做,這樣就更不鬧出亂子了!”

楊師道深以為然。

自古以來,只要朝堂不昏庸透頂,基本都重視災情。拋開各種所謂天命之類的言論,朝堂最提防的就是這些災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