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大王李軌起事於大業十三年,他當時看到薛舉反了,也與同郡曹珍,關謹等人密謀起兵,但大家互相推讓,都不肯當盟主,最後曹珍說:“早就聽聞讖語說李氏當王,如今你打算起兵反隋,這不正是應了天命嗎?”大家都認為在理,李軌也就被推舉為盟主。李軌起義後,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立官員,統軍攻克敦煌,張掖等郡,盡得河西五郡之地。
李軌兵力最鼎盛之際,手下有十萬之眾,當年大旱,李淵提出用五萬石大米換五萬匹戰馬,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可見他是一個缺乏戰略眼光的人。接著李淵又換去他很多戰馬,並提供給他一些稀缺的戰略物資,從而讓他放下了警惕。緊隨其後,他又在李淵的慫恿下,趁著薛舉征伐關中中,忽然捅了薛舉的屁股。在那一戰中,李軌親率四萬大軍屯兵金城郡,從正東和東北兩個方向威脅薛舉,而李軌又派弟弟率軍三萬軍從大斗拔谷進入了西平郡,直接威脅薛舉後方。
二李聯合,將薛舉殺得連連潰敗,可在他以為能夠坐享西平、金城、枹罕四郡時,隋朝忽然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不僅丟失了剛剛入手的三郡,連老巢武威郡也淪陷於大隋之手。
此役過後,李軌兵不足五萬,輜重糧草大半丟失,實力也一直沒有恢復過來,雖說他佔有張掖、敦煌、伊吾、鄯善、且末五郡,疆域十分遼闊,但人口十分稀少、錢糧不足,補充兵力成為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點,又聽說西突厥統葉護在敦煌以北陳兵數十萬,於是便生出了抱大腿之心,大腿是抱到了,可也被熱情的西突厥勇士灌得吐了血,待他喜滋滋的南下,到得中途時,才知道張掖被隋軍攻陷了,親信曹珍、安修仁等人盡皆戰死,待他退到敦煌,隋軍已經從嘉峪山殺向了敦煌。
李軌收到訊息後,立刻命弟弟李懋為玉門主將,率領最後的兩萬大軍駐紮玉門,阻擋隋軍的進攻,自己則往晉昌城募集軍隊,同時派遣使去向統葉護可汗求救,他相信只要堅守十天時間,西突厥那些豪邁的朋友便會前來營救。
這一天,在敦煌晉昌城官邸內,消瘦了許多的李軌望著手中的書信,大喜道:“統葉護可汗仗義,來得好快。”
信,是弟弟李懋剛剛發來的,說是統葉護可汗擊潰了楊侗親信統領的隋軍,隨後親率十五萬精騎沿著溺水河直撲張掖,隋軍主將韋雲起迫於西突厥兵鋒,倉惶退往武威郡,請他速速進奪。
“哈哈!”李軌一掃愁容,整個人意氣風發。
“恭喜父王,天佑大涼!”太子李伯玉聽說西突厥大軍來授,逼退隋軍退守武威郡,立即大聲道賀,說完之後,還得意洋洋的橫了二弟李仲琰一眼。
李軌的兩個兒子為了軍權明爭暗鬥已非一日,他們這些年來掠奪人口糧食,內鬥十分激烈,極大地削弱了西涼實力。
對於西涼國內部亂象,李軌視而不見,他的心腹謀主樑碩有謀略、為人剛正不阿,勸他收回李仲琰兵權,制止兄弟內鬥他也置若罔聞。李仲琰因此懷恨在心,不久梁碩見到西域遷來的胡人種族繁盛,漸漸蓋過漢人,曾勸李軌加以提防,因而與戶部尚書安修仁交惡;安修仁和李仲琰一起誣陷梁碩,李軌持毒於其家殺害梁碩,由此故人漸漸心懷疑懼,不再為李軌所用。
“王兄此言差矣,此乃是九天玉女庇佑!更是父王誠心所至,與天有何相干?”次子晉王李仲琰亦是不甘示弱的說道。
“哈哈!仲琰所言極是。”李軌開懷大笑,對次子抱以了讚賞。
李軌的信仰十分奇怪,他不信佛,也不通道,而是信奉玉女。早在兩前年,曾有胡巫對他說“天帝將派遣玉女從天而降”。於是他便招集兵士修築樓臺以候玉女降臨,靡費錢財甚多,以致饑年到來時,發生人吃人之事,李軌盡其家資予以賑濟仍不足供給,成為李軌一大心病,如今聽到次子之言,登時如同吃了靈丹妙藥一般,神采煥發。
“父王,雖然楊侗潰敗,隋軍懾統葉護大可汗之威嚴退入武威郡。但我大涼終究勢單力薄,若是隋軍再次來犯,我大涼依舊困難重重,我大涼需要倚重西突厥之處頗多,兒臣以為理應派位高者前去犒勞友軍,博取統葉護大可汗及其麾下將領的好感,從而獲得他們的長期支援。兒臣相信只要我們度過眼前這道難關,堅守復興信念,必然會再煥神采。”李伯玉向李軌行了一禮,接著說道:“兒臣乃是大涼太子,地位僅在父王之下,由兒臣出面的話,既能顯示誠意,又不墮我大涼之威嚴。”
李軌聞言,頓時大為心動。
擺譜,乃是上位者的特性。當他們面臨困境時,可以像孫子一樣求爺爺告奶奶的求人援助,但是困境一過,這種高高在上的性情便會不知不覺的冒出苗頭,這種特質在李軌這種暴發戶似的上位者身上尤為濃烈。實際上,高高在上的高傲背後隱藏著的是對自己出身的不自信,或許還帶著那麼一絲自卑。
李仲琰心知大哥的真實用意不是什麼大涼威嚴,而是爭取接觸西突厥可汗的機會,一見父皇大為動心,暗叫一聲‘不好’後,連忙說道:“大哥此言不妥。”
“怎麼不妥了?”李伯玉帶著濃濃的不屑。
“突厥人向來以掠奪養軍,兵鋒所過赤野千里,他們最擅長縱橫千里的騎戰,而不善攻堅戰。隋軍一旦集結重兵鎮守燕支關,突厥人縱然有再多的兵力也打不進去,這時日一長,突厥人必然退回草原。如果突厥人無功而返,大涼將要獨立面對一個強勢的隋朝,我大涼如今勢弱,無力承受隋軍的強烈征伐,若是隋朝大軍此時去而返復,我大涼無生路也。”李仲琰喘了一口氣後,望著面前李軌,嚴肅道:“父王,只有挽留突厥人,讓他們輔助大涼度過最艱難的時期,才能保住大涼基業。大哥雖是大涼太子,但地位和統葉護可汗不對等,展示不出我大涼的誠意,更留不住突厥大軍。這個時候,必須要父王親自出馬,以展現我大涼的氣魄和誠意,才能確保突厥奮盡全力一戰,並助我大涼度過難關。”
“臣附議”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