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307章:君王氣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7章:君王氣度 (1 / 2)

李淵看著太子李建成呈上來的密報,長長一嘆道:“不管什麼王朝、不管什麼時候!人,始終排在第一位,有人、才有糧、才有兵、才有人才。人多了,兵就多、錢糧就多、賦稅就多、人才就多。”

“父皇此言甚是!”李建成惋惜道:“關隴世家累世錢糧、財富、人口,都成全了楊侗!實在可惜。”

“那不是我們的東西,沒什麼可惜的!做人、做事還得依靠自己!朕,就是依靠關隴世家太久太久,才失去了自我,一旦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便是求助獨孤和竇氏。”

一次次的慘敗,讓李淵多了類似大徹大悟的氣質,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道:“大業元年,章仇太翼向楊廣進言,說楊廣的命屬木,而雍州地處破木之衝,不宜久居。且讖語有言’重建洛陽,恢復晉朝之天下’。正是這個說辭說動了楊廣,幾天後就下了營建東都的詔書。”

李建成皺眉道:“雖說章仇太翼有活神仙之名,但楊廣身為皇帝,一聽術士之言,就遷都,也未免太草率了吧。”

“朕以前也是這麼想的,可當了皇帝以後!才發現遷都洛陽正是隋朝文武二帝最英明的決定之一。”

“遷都洛陽,不是說為了消弱關隴世家的威脅麼?兒臣不解,請父皇指點?”李建成愕然不解,在他的印象中,父皇對文帝尊敬有加,對楊廣卻是萬般貶斥。

“消弱關隴世家的影響力,只是其一。關鍵還是為了彌補天下裂痕。”李淵接著說道:“隋文帝在位時,雖然隋朝在疆域上實現了天下大一統,但南北分裂了三百多年,歷史刻下的傷口雖然停止了流血,但是橫亙在南北之前那道裂痕卻難以在短時間內縫合。這種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心、風尚、民間習俗等各個方面,這必然會嚴重削弱國家所應具有的凝聚力和穩定性。而長安地處帝國的西北一隅,一旦關東、遼東、江南發生叛亂,等到朝廷得到訊息做出反應時,叛亂可能已經席捲了一州。”

“所以,為了加強對四方疆域,尤其是對南方的控制,為了南北兩地能夠消除歷史隔閡,完成從土地到人心的真正大一統,在天下之心的中原營建新都,是勢在必行之舉。如此,楊廣才會在營建洛陽的詔書中稱:‘自隋朝建立之初,便欲以河、洛之地為創業之地,先帝長久思慮掛念此事,一講起來就令人激動哽咽!朕必完成先帝之志!’”

“這麼說,修大運河也是?”

“正是如此!我們回頭去看楊廣遷都洛陽,就能看到此舉有利於加強朝廷對江南地區的掌控,有利於加強朝廷與四方的聯絡。楊廣本人雖有大過,但他遷都的初衷,無疑是正確且合理的。”

“朕以前是李家之主,考慮的問題只停留在一家利益之上,當了皇帝以後,才知道遷都洛陽的重要和必要性。這,就是不在其職,不謀其政。但是此舉,無疑是觸犯到了關隴世家的利益,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爭執,再加上楊廣之後採取了許多削弱關隴世家的措施,從而導致隋朝與關隴世家的矛盾不保彌合。正是那時,獨孤家和竇氏便找上了朕,朕這麼多年來,順風順水,完全是關隴世家合力保護所致,但他們的保護,也使朕形成了依賴他們的習慣,一遇到問題就想著求助關隴世家。”

“失去關中,誠然弊大於利,卻也讓朕徹底的甦醒了過來。”

說到這裡,李淵十分慶幸的接著說道:“朕本以為大唐完了,誰想,楊侗小兒又給了我們翻本的機會。失去關中,是大唐破繭成蝶的契機。”

“父皇英明!”李建成面色一震,臉上露出了敬佩之色。

“在楊侗倡導和引領下,以民為本已經成為一種大勢!大勢面前,順昌逆亡,故而,李密、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人紛紛效仿。在這方面,大家的確都成了楊侗手中的棋子。”李淵面色凝重道:“但更厲害的是,楊侗要絕斷世家之根基!”

“其實早在楊侗入主冀州之時,他便已經施行這些計劃,只是冀州戰亂多年,導致當地的世家大族紛紛撤離,且楊廣在世,他不敢放手手腳,做得並不太明顯。加上楊廣大力支援、一心庇護,便是崔、李、盧、高等千年士族也拿他沒辦法。但江都之亂以後,楊侗再也沒有人可以肘制,所以他放開了手腳施為。”

“但他為何要這麼做?”李建成問出了心中不解之處。

“因為楊侗有一顆當皇帝的野心。”李淵下了定義之後,解釋道:“當初楊廣在世之日,皇儲要麼是嫡孫楊侑、要麼是庶長孫楊倓,前者有韋氏為首的關隴士族支援,後者有裴氏為首的關東士族支援,而楊侗什麼都沒有。楊侗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更清楚自己在先天上便處於劣勢,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依靠世家,而是選擇了普通百姓。”

李淵手指敲擊著桌面道:“世家大族和低層百姓的矛盾由來以久,於是他挑動世家和低層百姓之間的矛盾,再以律法樹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形象。從而獲得了民望,之後將田地分給百姓,無形中又獲得百姓擁護。他藉助百姓的力量對付世家,而後又用世家錢糧、田地籠絡百姓,自己卻分毫不出,他這一手相當漂亮。而且他在屠戮世家的時候有理有據有證人,別人再怎麼反對和抹黑,得到了好處的百姓都不會相信。”

“楊侗看似沒有得到任何利益,還平白得罪了天下世家,但實際上卻動搖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沒有了田地,世家大族自然養不了佃戶和成千上萬的奴隸,沒有了佃戶和奴隸,自然就不會擁有動搖朝廷的私軍。而百姓有了田地之後,再也不需依靠世家大族。而楊侗得到的賦稅其實也沒有絲毫減少,他只不過是幫助百姓清除了世家大族這一層盤剝罷了。百姓少了世家大族的盤剝,家家戶戶有餘糧,百姓滿意了,自然會擁護楊侗。”

“父皇!”李建成拱手道:“兒臣聽說楊侗在對付關隴世家的時候,手段十分類似縱民為匪。這與賊首何異?”

“這恰恰是楊侗高明之處。”李淵嘆息道:“你可知道他的刑部和御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