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翊郡是關中的東大門,駐軍主要在三個地方,一是韓城龍門關,關大將何常領兵兩萬駐守。
其次,是廣通倉的一萬精銳。整個天下之中,楊堅父子共建有六大糧倉,有中原有號稱天下第一倉的洛口倉和回洛倉、常平倉,幷州河內郡的河陽倉,冀州汲郡的黎陽倉,關中的廣通倉。
當初李淵入主關中之時,由於韋皇后和楊侑將廣通倉盡數發放於民,李淵得到的是空倉一座,但他坐穩關中以後,調大量糧食來填充。這座關中最大的糧倉靠近中原,目前囤積有糧食近五百萬石,武備三十萬套,由此可見,李淵在為進軍中原做了極大的準備。
這麼一座物資重地,由李淵的心腹大將張平高鎮守。高平高原是隋朝鷹揚府校尉,駐守太原。李淵擔任太原留守之時,為了勝利起兵,他對太原軍中將校刻意討好,張平高便是其中之一,在李淵的晉陽起事過程中,張平高一直參與推翻隋朝奪取天下的大計。李淵起兵以後,即任張平高為軍首,因舉事有功而累封為驃騎將軍,後改遷為左領將軍,封為蕭國公。李淵登基以後,下詔獎賞太原起兵的元勳,張平高受到一生中免除一次死罪的特賞。
馮翊郡的第三個駐軍重鎮則是與河東城隔河相望的蒲津關,兵力也是一萬,由大將何潘仁坐鎮。
何潘仁原是一名西域胡商,在天下大亂之時,他以萬貫家財拉起一支數萬人隊伍,而李秀寧當時也在關中混得風生水起,但她兵力最多的時候只有五千多名兵卒,還都是些缺兵器衣甲的農民軍。何潘仁意圖黑吃黑吞下李秀寧所部,卻讓李秀寧調虎離山調離主力,導致巢穴被李秀寧一鍋窩掉,從而逼降了何潘仁,以五千兵一口吞下了何潘仁的四萬多兵馬,實力也因此大漲。為日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創下了基礎,李秀寧依靠這支雜牌軍,把名將屈突通統帥的正規軍耍得團團轉,方才有了日後率兵七萬會師李淵的盛況。
但由於李秀寧是個女的,李淵入關之後,立即打散了李秀寧辛辛苦苦組建起來的七萬大軍,李秀寧一個女人家,她也沒什麼野心,兵權被奪以後,在潼關當起了她的守將,不過她重情重義,對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老部下頗為照顧,可是她嫁給楊侗以後,何潘仁等人失去了庇護,又因此盜賊的出身,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一個個都邊緣化了,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更讓何潘仁鬱悶的是,馮翊郡的主將是李唐的兵部尚書屈突通,老實說,屈突通雖掛著當世名將的名頭,但何潘仁真瞧不起這個屢屢被他們幹敗的‘名將’,覺得他根本沒有資格當兵部尚書,還沒有統帥自己的資格……一個手下敗將,憑什麼當自己的上司?又憑什麼對自己指手劃腳?但官大一級壓死人,哪怕他有再多不服也沒辦法,因為打從李秀寧嫁給楊侗之後,他們就已經成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棄兒。
如此心態之下,便懷著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應付每天的事務,正所謂上行下效,主將如此懈怠,下面的兵士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一天深夜!
清冷月光下,一支約有五萬人組成的騎兵,在黃河東岸疾速賓士,直向對岸蒲津關進發,為首的正是悄悄離開鄴城的楊侗。
蒲津關是劃分秦晉的險關,自古以來,便是溝通東西的渡口所在,蒲津關以北的黃河兩岸是懸崖峭壁,這即是著名的秦晉大峽谷,若要從河東渡到對岸,除了這裡,可以北上兩百多里,可以從龍門關過河,然後沿著官道南下。
但走龍門渡的話,時間上明顯來不及了,若是李靖等人對關中發動了攻擊,唐軍必然在各處關隘加強戒備,所以,楊侗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打下拿下一個橋頭堡。而蒲津關無疑是最合適進入關中的地方。
在離蒲津關還有五六里時,楊侗手一擺,隊伍立即停止了前行,從河面向西望去,隱隱約約的看到對岸黑黝黝的大山輪廓,蒲津關便矗立在懸崖峭壁之中。
“殿下!”黑暗之中傳來了一個壓低了的聲音,楊侗回頭一看,卻是河東郡丞堯君素。
堯君素是一個極為剛直之人,他對大隋忠心耿耿,當初屈突通丟了河東郡以後,便投降了唐朝,並且奉李淵之命對堯君素勸降,卻被臭罵了一通,但河東郡已經全線失守,他迴天無力,無奈的帶著河東幾千名士兵,投奔了當時的汲郡郡守裴仁基,楊侗被他的忠義所感,奪下幷州之後,便任命他為河東郡丞。上任之後,全心全意的協助裴仁基,為收復關中而努力訓練河東精兵。
“堯將軍請說。”對於堯君素這種寧死不屈的忠誠之士,楊侗有的只是無上的敬意。
“殿下,這個何潘仁曾是麗妃娘娘最忠誠的部下之一,他雖是胡人,可是能力卻是不錯的。自從麗妃嫁給殿下以後,何潘仁深受李唐諸將排擠,據我們得到的情報,他深感抑鬱不得志,終日與美酒為伍,軍務都基本丟給副將處理。若是動用麗妃這一層關係將之勸降,可以減省很多麻煩,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拿下蒲津關。”堯君素建議道。
楊侗點了點頭,低聲道:“堯將軍言之極是。對了,蒲津關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蒲津關原是自內而外的關隘,可是被殿下一把大火燒了之後,李淵對其進行了修繕重建,如今是一座四方城池,龍門關、潼關也都改成了這模樣。若是我們將之攻克,只需派一萬精兵駐守,即可擋十萬大軍,同時也可以用來當我軍後勤重地。”
“嗯!”楊侗點了點頭,目光望向了緩緩而來的商隊,這是商部組建的凌雲商隊,幷州還在李唐之手的時候,這支商隊便已經和李元吉搭上了線,每單生意都給李元吉五成紅利,因此可以自由遊走於隋唐之間,凌雲商隊得到李元吉的命令,源源不絕的把書籍運入關中販賣。
楊侗知道李元吉不是什麼文人雅士,他不會做這種生意,所以,這背後絕對是李淵的主意,目的是用這些廉價的書籍衝擊世家大族的的優勢,從而讓底層人士有書可讀,可以說,在這一方面,李淵的心思和楊侗不謀而合,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鞏固皇權,楊侗自然樂見其成,於是故作不知的對凌雲商隊大開方便之門。
只不過隋唐已經斷了生意往來,所以,凌雲商隊只能在雙方首領心知肚明的默契之下,於晚上‘偷渡’在隋唐之間,而這便給楊侗詐城的機會。
這一次負責詐城的是曾經詐到了霍邑的沈光,沈光曾是江胡人物,他膽大心細,善於交際,十分適合幹這種事情,楊侗交待了沈光,商行便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的登上了渡口,向對岸的蒲津關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