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 (2 / 2)

“我去吧!”幾乎同一時間,金德曼、金勝曼異口同聲的說了出來。

近乎相同容貌的兩姐妹相互對視了一眼,均是流露出了詫異之色,許久之後,金德曼沉吟道:“秦王性情與其他中原人不一樣,我和秦王有過多面之緣,對他的性情比較熟悉,而且我是第一王女,我去拜會最能體現新羅的誠意。”

金勝曼看了姐姐一眼,說道:“要不,我們一起去?”

金白淨皺眉道:“你姐姐去就夠了,你去做甚?”

金勝曼侃侃而談道:“這樣更能顯示我們新羅的誠意啊!我們姐妹拜會秦王以後,一人回來彙報情況,一人就近看著秦王打高句麗,學習中原用兵之道,為以後一統三國做好準備。”

金德曼贊同道:“妹妹言之極是。秦王是中原的常勝將軍,他肯定會很多精湛戰術,若是平時,他們肯定不會教我們,如果可以看著他們打高句麗,一些高深的戰法藏也藏不了。”

金白淨看向金萸信,道:“將軍以為如何?”

“稟大王,臣以為二位王女之建議極好!”

“那好,你們備上厚禮,立即前去旅順。”

……

高句麗的都城是位於貝水下游的平壤城,平壤也是整個半島最大城池,周長三十餘里,人口四十餘萬。

高句麗本是遼東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度,但經過隋朝三次東征以及楊侗發動的遼東戰役,以及常年與新羅作戰,高句麗的軍事實力大不如前,兵力也不過二十餘萬人,主要分佈在南面漢江邊境,防禦新羅,其次分佈鴨淥水以的玄菟城、國內城,以及南餘夫城以東的新城,以防禦大隋。

事實上,此時高句麗國內部也不平靜,高句麗平原王高元於前年病逝,隨即他的弟弟高建武登基,稱為榮留王,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卻掌握在莫離支淵太祚的手中。

淵太祚的父親淵子游也是高句麗的莫離支,說起來,淵子游是高句麗百年難得一遇的傑出人才,他文武雙全、威望過人,在掌權期間輔佐高句麗王高元收攏人心、發展生產、積聚國力,高句麗能在遼東稱雄,並引起隋朝的注意與忌憚,都與淵子游有莫大關係,論起對高句麗的貢獻自然是首推淵子游。

在楊廣第一次遠征高句麗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就是淵子游這位執掌軍國大權的莫離支。他親自領兵與隋軍對決於遼東第一線,牽制住隋軍主力,從而確保了遼東不失。

但當時,隋軍久攻遼東城不下以後,兵多將廣的楊廣索性兵分三路,他留幾十萬主力在遼東圍攻遼東城,成功的牽制住敵人以後,令大將軍來護兒和周法尚統領水師從海路進攻高句麗國都平壤城;又令大將軍宇文述統帥三十萬大軍越過遼東諸城,直接向鴨淥水進軍,與來護兒的水軍南北夾擊平壤。

當時高句麗的主力精銳都聚集在遼東前線,平壤哪有實力抵擋隋朝水陸大軍?高句麗上下震動不已。

在這時候,乙支文德橫空出世,他看破隋軍後勤不濟的缺點,與高建武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連送隋朝十場大勝,從而拉長了隋軍補給線。然後以詐降之計逼退隋軍,緊接著一把大水,將三十萬多名隋兵衝的七零八落,淹死無數。高句麗軍的平壤守軍,趁機向隋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飢寒交迫的隋軍一觸即潰,落荒而逃。直到鴨淥水邊才擺脫了高句麗軍追擊,渡過鴨淥江的三十萬大軍只剩兩千七百人逃回遼東,軍械物資損失殆盡。

故而整個高句麗對於主導了薩水之戰,一舉扭轉戰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於有高句麗軍神之稱號。

乙支文德出身貧寒,卻官居太大兄也就即是副宰相,在高句麗可謂兩人之下萬人之上,相當了得。除了高句麗平原王高元,在他上面也只有淵氏家族的族長淵子游。但是他的威望嚴重威脅到了高句麗第一世家淵氏的地位,引起了淵子游的嚴重不滿。

乙支文德爭不過淵子游,不得不選擇退讓,如今高元和淵子游相繼死去,繼承王位的高建武也算是一個有為之君,只是生不逢時正好生在了權臣當政的時代,他雖然掌握了高句麗的政權,然而軍權卻至始至終都握在淵子游的兒子淵大祚手中。他為了制約日益強大的淵氏,啟用了與自己一道發動薩水之戰的乙支文德。

如今的高句麗雖是一個國家,但國內勢力一分為二,薩水以北是淵氏的地盤,如今淵氏在國內城一帶部署了七萬重兵,另外在薩水北部也部署了五萬重兵,這十二萬大軍都掌握在淵太祚手上。

榮留王高建武的勢力則在薩水以南,除了在前線與新羅對峙的四萬軍隊以外,國都平壤尚有四萬軍隊,既是守禦國都,也是防止淵氏發動政變。

正因為平壤控制在高建武的手中,所以淵太祚為首的淵氏幾乎無人住在平壤,即使有事處理也是來去匆匆,防止被高建武暗害。所以連平壤小兒都知道,高麗君臣之間有著極深的矛盾。

但近來,高句麗君臣難得的達成了共識,那即是趁中原內亂,邊境不平之際,雙方各出七萬大軍,以淵太祚為主帥,乙支文德為副帥,大軍在薩水邊用隋軍屍首堆積起來的京觀盟誓,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的收復失陷於大隋的遼東故土,訊息傳出,海東三國上下為之震動。

書客居閱讀網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