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宮,朝陽殿!
楊侗和杜如晦的見面,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倒不是說杜如晦如何的強大逆天,而是他的理念與楊侗很合拍。
不說大局,因為作為這時代頂級謀士,大局格必不可少!放眼天下的大觀念和大格局楊恭仁有、楊師道有、房玄齡有、魏徵有、韋雲起有、劉政會有、孔穎達有,李靖、楊善會、楊元弘、裴仁基、鄧暠、李景等等出類拔萃的人物也都有。但杜如晦的前瞻性,是楊侗謀士之中卻是最高的,目前來看,也僅是楊恭仁和房玄齡可以和他一較長短。
在對人心的揣摩方面,杜如晦也極為犀利,包括楊侗在內的各路諸侯,都讓他說了個通透。
杜如晦連飯都沒吃,就跟楊侗暢聊到了傍晚。
對於杜如晦的到來,楊侗也給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凡是在鄴城的麾下文武,包括楊侑、楊禪師這兩位皇室宗親,也全部被邀請來為杜如晦接風。
“自古君擇臣、臣亦擇君,克明對我的考教,可算過了?”楊侗看著杜如晦笑問。
“殿下言重了!”杜如晦感受到眾人投來的目光,面不紅心不跳的說道:“臣下早有來投之心,這才帶著家人來了鄴城,只不過當初遭遇亂匪,餘財被搶了一空,若非姚家糧行王東主心善,施予援手,小兒杜構早已病逝!當時王東主事業不順,臣下為報活救之恩,便當了他的賬房,併為他擬定了發展規劃。”
眾人紛紛讚賞,此人身懷雄才,卻在救命恩人遇到困難時,甘做一個小商人賬房,併為其事業出謀劃策,實在是有情有義之人!委實難得。
杜如晦接著又說道:“王東主事業蒸蒸日上,即使臣下不在,只需按照臣下的方案來做,便能發展下去,臣下在與不在已經不重要了。當時本想直接投效殿下,可又恰好遇到科舉將至,臣下就想,既然自己有那麼一點本事,那何不透過科考入仕呢?故而,臣下絕無考教之意。”
“我完全理解克明的意思了!”
“何意?”
為免大家對杜如晦心生不滿,楊侗笑著說道:“如果是我的話,我覺得自己有本事勝任一職,但就在這時,卻有人透過關係將此職介紹給我!”說到這裡,楊侗向楊侑道:“三弟,你認為我應該以自身能力謀此位?還是託人介紹?”
楊侑聽完,傲然道:“當自以能力謀此職。”
楊侗笑道:“這也是克明的意思。”
眾人大笑!
“多謝殿下理解!”杜如晦感激道。
楊侗說道:“克明!你的雄文我都仔細看了,但那幾張試卷寫不完你的思想!我這裡有三個問題問你。”
“請殿下明言。”杜如晦微微一笑,一雙目光中,充滿了信心,是自身才華所帶來的自信。
“第一、我明年如果橫渡黃河,能否平定中原?”
“自然可以!”杜如晦點了點頭,道:“以殿下如今之聲勢、大隋兵馬之雄壯、器械之精良、糧草之充足,若是明年引大軍南下,當無任何問題。但臣下並不建議殿下這麼快出兵。”
“既然我有能力蕩平中原,為何不能南下?理由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