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最近倒是熱鬧無比呢。”楊侗笑著將話題轉到了國內,關於突厥戰俘和奴隸,只要他定下基調,自然有其他人去做,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
他現在手握三個半州的軍政大權,近兩千萬人口的吃喝拉撒,自然不能如往常一樣,這兒摻和一點,那兒摻和一步,凡事都插手過問的話,累也能把自己累死。他這個首領只需把握大方向和大局就夠了,放權任由麾下處理就夠了,現在的地方官吏秉承著‘遇到問題自己解決’的理念,一般小事都不會上奏,他只需抓好大方向和監督工作,下面就不會出事。
如今秦瓊、薛萬徹等人在學獨當一面,楊侗自己也在學習如何當好一個上位者。
每個上位者處事方式不同,有些人即使將天下的重擔交給他,他也能夠遊刃有餘,有的人即便給他一件小事,他都會手忙腳亂,沒有頭緒。
楊侗正是前者,他的長處在於用人。
就拿軍隊來說,軍事繁雜,各項瑣事數不勝數,但楊侗卻乾的輕輕鬆鬆。他不需要每一個兵,每一支軍隊的管理,只要抓住韋雲起、李靖、秦瓊、羅士信……段德操、王伏寶等等大將就可以了。
政務也是如此,楊侗只要抓著楊恭仁和幾名尚書,讓他們在制度下自主發揮,一切都不用他來費心。
有他沒他,各個機構照常運轉如意。
他是那種能偷懶放權就絕不多抓一刻的人物,想要累倒他,絕不容易。
縱觀天下諸侯,也只有楊侗能夠這麼充分的信任麾下文武,並把每個人安排都合適的崗位之上。
這主要是楊侗對文武百官的能力和忠誠有著充足的信任。
“王世充和李密的圃田一戰,令中原局勢出現了微妙變化。”房玄齡點了點頭道。
圃田一戰,李密大敗虧輸,魏軍派系林立的內部問題暴露在了世人眼中,這也讓天下人知道李密實際沒有那麼強悍。可以說,李密在這一戰當中失去的不只是幾十名將領、十幾萬大軍,還有中原霸主之名頭!
霸主自然要舉世無敵。
比如之前的李密,雄踞兗豫青徐,帶甲四十多萬,竇建德、王薄、杜伏威、李子通、沈法興、林士弘莫不稱臣,以李密當時的實力來說,無論兵力還是綜合實力,黃河以南的眾多諸侯加起來,都難以與其抗衡,李密在鼎盛的時候聲威赫赫,還能以“四海盟主”(這個盟主名是李淵帶頭推戴的)之名指揮附近的眾多豪強勢力作戰,李密其實有一統兗豫青徐荊揚等南方地區的機會。
可惜一手好牌,卻因為與王世充死磕,而生生給打成爛牌,當大家看到了李密外強中乾的本質以後,竇建德、杜伏威率先結盟,向曾經的盟主發動了挑戰。
說起來,李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年楊玄感起兵反隋時,李密獻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出兵幽州,截斷東征高句麗的楊廣返回中原的退路;中策是西行直取長安,佔據關中、徐圖天下;下策是直接圍攻東都洛陽。楊玄感當時採用李密的下策,結果是兩個月就失敗。
李密自己都說圍攻東都洛陽是最不好的策略。然而,在他進入瓦崗以後的所有時間裡,都是圍繞著東都洛陽來打仗,老老實實地執行著自己當初開出的下策。
如今不僅連東都洛陽拿不下來,連都城洛口城都和眾多將軍的家眷都丟失掉了,最後在圃田一役中,甚至被轟出了滎陽郡,不僅離洛陽越來越遠,連後方的竇建德和杜伏威他們也跳出來搞事了!若此二人與王世充強強聯合,派系林立的李密軍前途難料。
楊侗原本以為李密能學精一點,誰知道還是這麼自信,被王仁則在金堤著收拾了一個多月,生生把大面局面打沒了,最終軍隊士氣喪失,各個派系人心浮動。
雖然李密還是那麼強大,但夾在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這三大諸侯中間,他還有翻盤的機會嗎?有肯定是有,但一些有眼光的人卻已經對李密失去了信心,否則,程咬金、謝映登、黃君漢這三大名將也不會被自己一語搞定,從而變成為大隋裡的一員了!而其他被虜獲的將軍,如今也都降了王世充,調過頭來成為李密的敵人!這都是樹倒猢猻散的徵兆。
“相比起中原,我更好奇李淵這邊的戰局!”楊侗嘖嘖嘆道:“他究竟又是怎麼作的?”
房玄齡道:“還能怎麼作?當然是雙線開打了!不過他如今的重點傾向於南線的李孝恭,看他那賣命勁,估計是想趁隋唐合約尚未到期,以迅速掩耳不及之掩滅掉蕭銑,然後入主中原吧。”
自從隋軍退出河西四郡以後,李淵的的動作不小,李世民兵出隴西郡,與梁師都交戰三十多場,最終拿下了金城、枹罕二郡,但李世民的狠勁,卻也激起了薛仁杲、薛仁越兄弟唇亡齒寒之心,他們不僅與梁師都結為攻守同盟,還獲得了吐谷渾和羌人大力支援,如今薛氏兄弟糧食充足,還得到了四萬大軍的支援,他們捲土重來,充分發揮騎兵機動優勢,對李世民的後勤輜重大加破壞,弄得李世民煩不勝煩,有了不小的損失。
如今進入了深秋季節,河湟地區寒冷異常,無法再戰,唐軍止步入枹罕郡,而薛梁聯軍得到吐谷渾大力支援,暫時解決了糧草問題,雙方都在養精蓄銳,等待明年春天再戰。
更因為隋唐兩朝簽訂的和解協議,隋軍又在域外與突厥開戰,也使唐軍有了充足的戰略迴旋,無後顧之憂的讓士氣逐漸恢復的大軍對蕭銑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