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上午,成都城還處在拜祭天地、祖先的神聖氣氛中,但是過了午後,太極宮方向就傳來驚天動地的廝殺聲,南城再熱鬧也壓下住那拔山摧城一般的喊殺聲、慘叫聲。節日的氣氛在這一瞬間一掃而空,全城百姓惶恐散開。
宮廷政變並非首次在成都城發生,百姓對於皇城今天發生的事情,隱隱約約有所預料。不過百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誰坐龍椅不重要,只要自己的小日子過的好就行了,但他們也怕忽然闖入家中為非作歹的亂兵,於是家家戶戶關上門庭,忐忑不安拿著令自己心安的‘武器’警惕的望著家門,要是有亂兵闖入,大不了拼死一搏,在護家這一方面,蜀中漢子從不慫。
但是當殺聲漸遠,便是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大雨隨著閃電雷鳴瓢潑而降,雖然時辰還是白日,但黑雲低垂、暴雨襲擊的蜀中,竟如暮色濃重的黃昏一般。
突如其來的暴雨下了整整一個時辰,卻沒有減弱趨勢,如注大雨瘋狂倒向人間,彷彿要用最純潔的蒼天之水,洗淨人世間的萬種醜惡。
這一下,便是蜀中硬漢們也怕了。
畢竟今天是拜祭天帝、祖先的重陽節,在這麼一個特殊日子裡,先是宮中大殺特殺,接著來這麼一場天昏地暗大暴雨,誰不怕?
一個二個都以為今天拜得不夠誠,惹來天帝、祖先發怒示警,紛紛都扔下手中‘武器’,把所有香燭點上,然後把家中女性全叫上,一律跑去神龕前恭恭敬敬的長跪不起。
比起普通老百姓,一些稍有學識的人則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覺得這是天降警兆。
概因自古以來,凡是天相迥異往常,人們都會拿來與人世間對照,當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問世之後,更是將這種觀念推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此人們認為君王失德,上天便會以異常的天相降下警示,皇帝往往要祭祀天地、大赦天下,表示回應上天,自己改過自新了,重則還要下《罪己詔》來平息上天怨氣,如果天象還是這麼異常,很有可能造成民心不穩,若是正好又是在帝王昏庸、貪官汙吏橫行時代,暴民四起、烽火處處都有可能。
“天人感應”是否存在不好說,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絕非是“君王失德、天降警兆”這一套,他所說的“天”是指秦末陳勝吳廣這些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的農民武裝力量,他用這個“天”來戒懼皇帝,使之自斂。並把秦始皇權力不受制約,引發農民起義,加速亡國的慘痛教訓,變成皇帝的精神枷鎖,從這方面來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思想主要是為了約束無人能制的皇帝,希望皇帝對“天”有所顧忌、不一意孤行。
然而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解讀,“天人感應”中的“天”專指天上“老天爺”去了,至於董仲舒創學時的“天”早已為“天之家族”所忘。
楊侗不推這一套,甚至還要求孔穎達等大儒在校正典籍時,結合聖人創學的時代背景來挖掘聖人之學的初衷真意,但他這回,是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升級版“天人感應”的實惠了。
因為之前就風傳李世民殺父殺弟,使他一下子就犯了“十惡”中的“逆、不道、不孝、不睦、內亂”五惡,如果再把反隋也算上,就是“十惡”俱犯的“十惡不赦”之徒了。這樣一個人還活著,終於惹怒了老天爺,於是在祭祀天帝、祖先的重陽節,降下嚴厲的警兆。
一些人甚至覺得自己和連蒼天都唾棄的李世民同處一城,自己都要受到牽連,即便沒有死在戰爭之中,恐怕也會受到蒼天懲罰。而與天罰比起來,被唐朝魔鬼化的隋軍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
人皆此心,頓時流言四起,越傳越玄乎,越傳越可怕。而恐懼也如同瘟疫一般在城內蔓延開來,百姓們乾脆收拾起簡單行囊,偷偷叫回還當唐朝兵的丈夫、兒子,然後冒著大雨一起逃出成都城,一些原本來成都城躲避戰亂的四周百姓,又跟著人潮一起向青城方向逃難,因為很多人都說那裡的山大王愛民如子,拿出很多白花花的米飯賑濟災民,一傳十、十傳百,使成都以西的官道上,出現了絡繹不絕的遷徒百姓。
本來他們也不可能這麼勝利出走,但身為城防大元帥的豆盧寬都落得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城防軍正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如今又受到‘天罰’流言攻擊,所以當他們一經親人召喚,偷偷摸摸的當起了逃兵,那些觀望計程車兵也在這種大勢面前,開始引發了雪崩一般的效應,成隊成隊的當起了逃兵。
這種騷亂如果再持續下去,很快就會演變成全城軍民大逃亡,接下來就是人去城空。
這種群龍無首、軍心民心盡皆動盪的局面,也最是考驗文武官員隨機應變、臨陣決斷能力了,因為現在全城騷亂,單純說好話,大家不會聽;若是以暴力的方式來威懾的話,九成以上都是蜀中人士的唐軍士兵輕則置之不理,重則先把施發號令的官員捅死,然後在推波助瀾者的挑動下,造成全城大譁變,一不做二不休的奪了城池。
“關上城門,然後告訴百姓們,就說朝廷今天請到了袁天罡仙長,他會親自到各坊做法施粥,只要吃了他的粥,闔家老小平安長壽。”馬三寶的本來是負責抄家的,但見到全城大亂,便站出來,擔起了平息騷亂重任。
他知道這時候文武都不行,便利用在蜀中民間頗有名望的袁天罡來做文章,他的及時出現,以及化解的策略,可以說是挽救了唐軍、挽救大唐帝都。隨著北大營將士在全城奔走疾呼,騷亂漸漸被遏止。
“這個馬三寶,倒是有幾分真本事。”看著騷亂漸止,而且那些群龍無首計程車兵也受此影響,開始發揮出了一些作用,人群中的姜振忍不住稱讚了起來。
馬三寶這份臨陣指揮、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大隋或許排不上號,但是在將星寥寥的偽唐王朝卻是少見的了。
“此人能文允武,確實是個厲害人物,休說是何潘仁、向善志、丘師利之流,便是李仲文也要遜色幾分。他是平陽公主李秀寧最得力的將領,娘子軍至少有三分功勞是他的。”旁邊一名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說道。
“不過他再厲害,也僅此而已了。以當前的局勢而言,就算偽唐再有數萬個比馬三寶更強的統帥,也改變不了什麼。”姜振看了身邊的道士一眼,不禁笑出聲來,因為身邊這名道士正是被馬三寶利用的袁天罡,他好笑的說道:“袁道長,你的傳說,在蜀中、蜀南廣為流傳呢。說起你的大名那是婦孺皆知,人們都說袁仙長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能。”
“荒謬、無稽之談。”袁天罡苦笑道:“我只會點醫術、會觀點星相罷了,哪有什麼起死回生之能?不過這才符合他們心中的神仙形象,世人心中的神仙、英雄,往往是完美無暇的,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得世人說的那個人就是自己了。現在就算我親自站出來否認,恐怕大家都認為我是冒充的,然後把我活活打死。”
姜振哈哈大笑:“那道長,現在是不是要去做法施粥”
“有毛病。”袁天罡瞪了他一眼,調頭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