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落霞滿天,大興城的空氣透著一股寒氣,而大隋君臣的商議還在繼續,不過已從兩儀殿來到了軍機室,那架巨大的沙盤上面清晰的呈現出了大隋疆域的山脈、原野、河流、城池、道路、關隘、橋樑,那東起遼東、西至可汗浮圖城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起向蒼茫大海、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勾勒出了大隋或曲或直的國線境,充滿了氣勢雄偉的藝術魅力。
這是條萬里長城比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嘉峪關的明長城還要長,囊括進來的地盤還要廣闊,這和大隋的強勢霸道、四塞沒多少領土概念有關。
見到楊侗注視著這條長城,李景笑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陰山一直是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極力爭奪的前沿陣地。若中原王朝佔了陰山,遊牧民族則將被迫退往漠北;若遊牧民族佔據陰山南麓,擁有肥沃的漠南草原、河套平原,則實力大增,而中原失去屏障則門戶大開。秦朝蒙恬率軍打敗匈奴,奪下陰山之南的大地,設朔方、雲中、九原等郡。到了秦末亂世、楚漢相爭,匈奴趁機奪回陰山,實力大漲,剛建興的漢朝只能避其鋒芒,以和親相撫。直到漢武帝才把陰山徹底奪回,將陰山南麓的河套平原牢牢掌握在手中,匈奴只能逃,從此漠南(陰山以南)無王庭。如今高大雄偉的新長城直接把陰山包在南方,成為北方第二道防線,以後只需派兵鎮守長城,北方遊牧民族就無法南度半步。”
“長城雖好,但我們不能將之當成不可逾越的天塹。”楊侗嘆了一口氣,說道:“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水,它是在已有的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建而成。漢魏晉一樣修長城,而齊之高洋為了鞏固北方邊防和防禦北周,也修了僅次於秦長城、漢長城的齊長城。本朝武帝也修紫河長城,朕現在修的新長城更是規模空前。我們世世代代修長城的目的無非兩種,一是隔絕遊牧民族,二是將周邊敵人拒之門外,但我們最後發現長城只能取得一時之效,不會永遠起作用。”
“齊長城是什麼?朕認為是高長恭、是斛律光,他們被高緯拆了;我大隋的朔方長城、紫河長城都很高大堅固,結果分別讓梁師都、劉武周拆了…要是朕的子孫不賢,這條長城遲早也被拆…所以說死長城不可能長久有用,明君和民心才是真正的鋼鐵長城。”
“實不相瞞,朕修這條長城之前,就已經有被拆掉的心裡準備了。”楊侗最後說道。
“……”默不作聲的眾人,不約而同的露出一抹苦笑:這番話,大家是認同的,但也只有楊侗敢說。
“朕修這長城的初衷,一是希望庇護邊民,二是希望子孫後代有了長城這道防線,可以無後顧之憂去開拓進取。此外,還有一個更深的用意。”
“更深用意是什麼?”這回大家都敢說話了,紛紛出聲詢問。
“你們以為武帝修紫河長城是抵禦突厥嗎?自然不是!”楊侗繼續說道:“武帝修長城的大業三年,啟民可汗連與大隋為敵的勇氣都沒有,武帝不僅沒將突厥放在眼裡,還在滿天下找敵人,啟民要是露出敵意,估計武學求之不得,哪用得著修長城?”
李景這個三朝老臣細細回想,點頭贊同:“武帝北巡之時,帶兵無數,好像確實有攻打突厥意思,只不過啟民可汗不單進貢了兩千多萬頭牛羊,還親自除草開道。恭敬得讓人捨不得打。”
“也是那次北巡,陪駕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違背禁令,將生鐵食鹽、武器鎧甲、做弓箭的原料等等違禁品拿去和突厥人做買賣,武帝得知大怒,南陽公主出面求情才免了宇文氏兄弟的死罪。但經此一案,武帝為了阻擋不良商人運送禁物北上,於是就修了紫河長城。而以駐軍稀少、面面不到的長城來說,成千上萬人只需猛攻一處立即攻破。所以長城看似高大雄偉,實際能防防不法商販和小股南下的敵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更多是給邊民一種心靈上的安全感。”
眾人全都愣住了,他們一直認為長城就是為了抵擋遊牧民族的南下鐵騎,沒想到楊侗竟說長城是花架子,主要作用竟然只是阻止販賣禁物商隊北上,這完全顛覆了他們對長城的認識。
“關於長城這番話要通通記錄下來,甚至連花架子之類的也要記,並當作核心機密存檔,以後每代皇帝都要拜讀,不要以為有了長城就可以醉生夢死。”也是因為在場的都是核心大員,否則楊侗也不敢說得這麼多。
“喏。”眾人凜然應命,這可真不是開玩笑。
遊牧民族和他們一樣,陷入思維盲區,以為長城很了不起,要是讓他們知道長城外強中乾的本質,某一天忽然朝著某處長城發動猛攻,以那稀稀拉拉的長城守軍,還真守不住一兩個時辰,這可關係著千秋萬代之事,能瞞一時是一時,萬萬不能對外宣揚。
“聖上,微臣有話有說。”姜行本說道。
“請講。”
“工部從青州、冀州採集了大量的吸鐵石,這種石頭隨意擺動後,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這便是它能製作指南針指標的緣故,除了這個特性還能吸起小塊鐵片,要是將吸鐵石安在邊城城門,定能起到搜查生鐵、鐵製禁制之奇效。”姜行本笑著說道。
“你這想法非常好,但它吸得起刀劍嗎?”楊侗大是心動,吸鐵石就是天然磁鐵,只是它的吸附力好像不太足,不可能遠遠的吸走刀劍。
姜行本說道:“刀劍鎧甲肯定是吸不起來,但是刀劍鎧甲可以把小塊的吸鐵石吸走。要是把帶著鈴鐺的小塊吸鐵石分佈在城門洞上下左右,當它被吸走的時候,鈴鐺就會發出聲音。”
“可以一試。”楊侗點了點頭,又說道:“不過朕覺得還可以在吊橋上作文章,要是兩相結合,必將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請聖上明示。”
“同樣大小的一車生鐵和一車皮毛,它們的重量不同,要是吊橋對岸與地面稍微空上幾寸,那麼兩者過橋之時,吊橋下沉深度不同,用到的鎖鏈環扣也不同。”
“聖上是說把吊橋設計成一把大秤?”姜行本心中一動。
楊侗點頭道:“正是。”
“此事倒是大有可為,不過微臣需要造一座城門和一個吊橋來測試。”
“當然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