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 (1 / 4)

宕昌這一戰,也拉開了益北的的大決戰的序幕,而宕昌郡的失守,也使劉弘基這部唐軍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可騰挪的戰略縱深已經少得可憐。

就在王伏寶佔領宕昌之後不久,佔領了順政郡的尉遲恭和堯君素會師在修城縣,但兩人並沒有急著南下決戰,原因是他們需要等待王伏寶這支西路隋軍的訊息。

雖然尉遲恭心高氣傲、爭強好勝,但是在這場帶著天下一統的戰役中,每一路隋軍都不是在單獨作戰,每一路隋軍都有自己的使命。

如今益北隋軍已經形成了三軍聯動之勢,從西、北、東三個大方向步步逼近,而南邊的平武,又有左衛將軍劉綱率軍圍堵,兵力雖然只有萬人,可他卻能在保證平武安全之餘,分一部士兵機動支援三路大軍,使唐軍南部也遭到隋軍的威脅。

楊侗如此大動干戈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要把劉弘基為首的李世民嫡系文武盡數殲滅在益北,取得一勞永逸的效果。如今四路隋軍合圍之勢已成,也使尉遲恭不敢冒著劉弘基逃走的風險,率第七軍單獨作戰,所以他讓人去給王伏寶傳信,更多是炫耀和激勵,希望王伏寶快一點東進,以便他們早點打完收兵。

畢竟朝廷在此戰之中投入了太多兵力、人力、物力,每天的消耗都是一個驚人的數目,長此對峙,對朝廷絕非好事。

時間到宕昌之戰的第二天,天還沒有完全亮,將利城外的唐軍大營抹上一層淡淡的青色,點卯已經結束,各將紛紛回營,帶領唐軍士兵開始今天的訓練。

當將領們一一退下,行軍大總管劉弘基和副總管李玄道、行軍左司馬于志寧、行軍右司馬蘇世長、行軍長史令狐德棻緊急議事。

他們現在唯一的憑恃,或許只是武都郡特殊的地理地貌了吧。

武都郡地處隴南,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的支脈東西向橫貫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河谷、溶洞、丘陵、盆地交錯,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氣候垂直分佈,地理差異明顯,自古有“一眼望四季”的說法。

另外,武都郡水運發達,洶湧南下的蒹葭水、白水均系嘉陵江水系,於武都南部曲水縣匯合之後,一起流向南方向的平武郡,李世民當初北上宕昌之時,便是利用這便捷的水運條件,把一路收攏而來的糧食、武器、軍資等物資運抵北方。

曲水縣到平武郡這一段河床,在大山峽谷之中蜿蜒南下,地勢之險,不弱於長江三峽,但它水勢雖大,可畢竟不是匯眾多支流而成的長江三峽,所以在枯水時節,大船不能穿行;而現在,又到了水勢漸弱的時節,這一段河流又成了卡住劉弘基命脈的鎖鑰,不但無法得到一絲補給,甚至連利用水運搬運物質南撤的打算都無法實現。

便在眾人緊急商議之時,一名營門守衛士兵匆匆跑到中軍大帳前,他取出一份情報,交給了守衛,臉色難看的對著守衛說道:“請稟報大總管,長松有緊急軍情傳來。”

守衛立刻進了大帳,在門口稟報道:“啟稟大總管,長松縣有軍情傳來。”

“快點拿過來。”劉弘基心下一驚,毛骨悚然的感覺自心底油然而生。

“喏。”守衛大步入門,連忙把軍情呈上。

劉弘基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面如土色的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之上,久久回不過神來。

劉弘基大難臨頭的表情,令李玄道、于志寧、蘇世長、令狐德棻大感焦急,于志寧沉聲詢問:“大總管,究竟發生了何事?”

劉弘基深吸一口氣,十分苦澀的把軍情內容說了出來:“昨天晚上,王伏寶以牛進達為偏師,奇襲了長松大營,我軍損失慘重,龐玉老將軍不幸戰死。”

“啊?”聽了這番話,四人不約而同的大驚而起,表情一如劉弘基之前。

也難怪他們如此震驚。

只因武都僅有七縣,僅是西南就有長松、正西、曲水三縣,之前,劉弘基命令老將龐玉率領一萬五十士兵坐鎮長松城,負責三縣防務,但如今,龐玉戰死、唐軍主力盡失,另外兩個兵力空虛的縣城,怕也保不住了,如是一來,他們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百倍。

“但不知大總管有何決定?”于志寧定下心神,拱手詢問。

他的語氣已經變得十分平淡,一如他的內心,認真想想,這其實是意料中的事情。只因李孝常在江源城下的慘敗、慘死,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頭。

李孝常是他們西部羽翼,負責同昌方向的安全,這支軍隊的損失,對唐軍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造成軍心動盪,而是損失了一半兵力,使他們唯一的優勢蕩然無存。直接導致同昌和汶山二郡迅速失守,繼而引發了順政失守、宕昌失守。

而本來分散在各處的隋軍,則是因為唐軍一一潰敗,在收縮包圍圈的同時,兵力也得到一一收攏,使兵力大幅上漲,從而對唐軍形成了兵力上、戰力上的絕對壓制,所以龐玉之敗,其實只是遲早之事。

如果再這樣被隋軍一層層的打下去,他們將被會讓第七軍、第九軍、堯君素部聯合殲滅在將利大營,一如衛孝節的下場。

劉弘基思索良久,也沒有想到什麼應對之策,嘆息一聲道:“我現在心亂如麻、六神無主,委實是沒有良策,大家都說說,看有沒有辦法扭轉我們不利的局勢。”

早在李孝常慘敗訊息傳來之時,于志寧就一直思索出路,此時一聽劉弘基詢問,便說道:“今天的局面是兩朝國力差距所致,並非只是體現在軍事之上。不過我們現在形勢雖然不利,但還沒有到最嚴峻之時,如果我們處理得當,或許還有一線轉機,就看大總管有沒有這個魄力。”

劉弘基大喜,“於司馬請說,我洗耳恭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