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939章:驚聞李建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9章:驚聞李建成 (1 / 2)

綿竹關的失守,也就意味著蜀郡的北大門被開啟了,不但提前完成了把李唐王朝攔腰斬斷的戰略意圖,隨時可以進入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

但羅士信接到的任務並不單純是幫助李大亮奪取綿竹關,更重要的是佔領綿竹關之後,攻取綿竹縣,從而直到敲山震虎、震動成都城的作用。

他留下李大亮鎮守綿竹關,以接應大軍,自己則率領五千名精騎向綿竹縣滾滾殺去,只見半天時間,隋軍騎兵便殺模掃了兵力空虛的綿竹縣,求救的急報如雪片一般飛向南方的成都城。

而楊侗在李大亮和羅士信佔領綿竹關之後,隔天便率領主力大軍就抵達了綿竹縣,來自第五軍、第七軍的大隋士兵也源源不斷的向這裡匯合。

中路唐軍主帥李仲文雖然沒有透過水路進擊葭萌關,但也給了楊侗不錯的啟發,那就是徵收涪水兩岸的民用船隻,利用水路把糧草、攻城器械運到綿竹縣,為成都戰役做好後勤方面的準備。

行軍這幾天時間內,楊侗為了打好隋唐這場大決戰,不斷向李襲志、劉德裕等降將瞭解蜀郡地形,然後再去和房玄齡、凌敬等人一一對照,這不是他膽子小,而是越到這關鍵時刻,越不能粗心大意,畢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就是讓人不能忽視的前車之鑑,若自己狂妄自大,未必不會淪為官渡之袁紹、赤壁之曹操。

也是到了綿竹告破,李襲志、劉德裕等人知道楊侗真正的戰略意圖,之前搖擺不定、被動答覆的心態也慢慢消失了,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著想,開始主動為楊侗介紹了他所忽略的一些細節。

“聖上,綿竹關已經告破,我軍只需攻下雒縣,則成都城在望,以我軍之鼎盛兵鋒,破之易。然有一事,聖上當早作防範。”跟一直活動在荊州的李襲志相比,劉德裕明顯瞭解到更多與蜀郡有關的山川地形、風土人情,不但主動而詳盡的介紹,還積極為楊侗出謀劃策。

楊侗看了旁邊的房玄齡,轉而朝著劉德裕詢問:“劉將軍,但不知朕需要防範何事?”

“據末將所知,李世民不是甘於失敗的人,而且賭性極重,不然也不會潛入成都城發動宮廷政變,一般來說,這類人若非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是絕不會死守成都城而死,他自知不敵的話,極有可能退到臨邛郡,然後透過越巂郡與攻伐南詔的李孝恭匯兵一處,繼續與大隋爭鬥到底,從而使益州西部陷入曠以持久的混亂之中。”劉德裕拱手一禮,又說道:“聖上,非是末將忘恩負義、出賣舊主,而是李世民這個人實在太危險了,此人不是寬厚有加的李建成,但凡還有一線生機,就會戰鬥到底。”

“朕知道了。”楊侗點了點頭,問道:“那不知劉將軍可有良策?”

“良策不敢說。”劉德裕畢恭畢敬的說道:“只是末將與越巂郡太守權弘壽、郡丞元弘善皆是故交好友,此二人不滿李世民已久,若是聖上願意,末將可往越巂郡遊說,只要聖上能夠擊破李世民於成都城,他們只需在越巂郡一帶設防,定能將其攔截,免得他與李孝恭聯兵一處。”

楊侗沉吟片刻,便微笑點頭:“那就有勞劉將軍跑這一趟吧。”

隨著綿竹關攻陷,楊侗這支大軍已經進入了成都平原,這裡的地形最適合騎兵發揮,論及用騎,楊侗信心十足。所以他現在對於劉德裕的依賴已經降低到了極致,反倒是去了越巂郡,更能體現出劉德裕應有的價值。

至於他是否復降唐朝,楊侗卻是一點都不擔心,畢竟李唐王朝已經敗到了這步田地,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幹出反隋降唐的愚蠢之事。

“聖上放心,末將定能為聖上拿下越巂郡。”見到楊侗認可,劉德裕既高興又興奮,顯得有十足信心。

楊侗微笑道:“事不宜盡,這越巂郡之事,還需劉將軍儘早動身。”

“聖上放心,末將這便前去準備。”劉德裕一禮告退。

待到劉德裕離開,李襲志拱手說道:“聖上,末將在益州的時間雖然不長,也沒有認識多少人,但末將卻有一人薦於聖上;若是我大隋能夠得到此人相助,征伐南詔的李孝恭將軍定然降我大隋!”

“何人有這般能耐?”楊侗十分好奇的問道。

“李建成!”李襲志躬身答道。

“李建成?”楊侗先是一愣,隨著便是怦然心動,以他對李建成和李孝恭交情的瞭解,只要李建成和李秀寧兄妹各自以一紙相召,眼見李唐勢不可為的李孝恭真有可能把南征大軍,和已經佔領的南詔雙手奉上。

“正是偽唐太子李建成。”李襲志顯然是不認李世民這個暴力上位的傢伙。

楊侗想了一想,皺眉道:“畢竟他是李氏宗族的人,怎麼可能會幫我大隋?”

“回聖上,末將當初在李孝恭將軍麾下任職之時,他對末將信重有加,許多關於李氏父子的事情,李孝恭將軍也沒有隱瞞。據末將所知,李建成對李淵的算計深惡痛絕、失望透頂,更有歸隱山林之志,只不過為人孝順的緣故,這才回到益州,繼續為李淵奔走四方,不過因為李淵在‘禪讓’一事上出爾反爾,對李建成的忌憚日益增加,是以想方設法要將之除掉,若非‘李元吉中毒案’告破,又有陳叔達、劉文靜、趙慈景等人苦苦求情,且他在民間的口碑不錯,為免臣民暴亂,李淵這才只是把他降了一級,否則的話,李建成恐怕早就遭到李淵罷黜為民了;到了這一步,父子情分已經淡到極致。而李世民成功發動宮廷政變之後,又以李淵的名義把他降為郡王,但卻不予他任何權力,並且將之一家遷到了綿竹縣,自此過上囚徒一般的生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