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853章:春藥而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3章:春藥而已 (1 / 4)

大興城作為大隋陪都,西北第一大都會,人口極多,但由於關隴貴族紛紛離開,導致關中人口流失,再加上關隴貴族數目龐大的奴隸被楊侗打散到雍涼各郡縣,導致大興城人口遠不如巔峰時期的六十餘萬,但也擁有三十萬左右,為了方便百姓購物,楊侗索性把佔據整個昭國坊的崇濟寺、晉昌坊慈恩寺推平,打通成大興南市,被莊嚴寺佔領的永陽坊也推平成為永陽市。

南市和永陽市的增設,極大的方便城南百姓,購物的時候,再也不用繞行大半個大興城,百姓紛紛視之為便民善政。

要說不高興的,恐怕也只有被迫還俗的假和尚,以前的大興城有二十八座規模龐大的寺畝,且大多佔據整坊之地,現如今只剩靖善坊大興善寺,但是對於道家來說,受到影響並不大,因為整個大興城內,唯獨具有規模只是佔了整個崇業坊的玄都觀,餘者概不足論。

現在的大興城佛道二派各有一座,隔著朱雀大街遙遙相對,但佛門的信譽被太多賊和尚敗壞,當各種駭人聽聞的案件被官府一一暴光,導致佛門公信力破產,被天下百姓被為藏汙納垢之場所,也正因此,大興善寺規模雖然比玄都觀更大,但百姓已經不信他們了,除了個別虔誠佛徒,幾己百姓上門焚香。日子一天天難過之下,不僅沒人出家,反而因為朝廷根據佛家理念設定的和尚不許有田地、和尚不能吃肉、和尚不能討老婆、和尚不能奢侈、和尚不能犯戒等諸多“不能”,使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和尚熬不住,紛紛還俗。

當然了,同樣飽受賊道士敗壞名聲的道教也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道家百年多以來從未輝煌過,好也這樣、不好也這樣,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對這些根本就無所謂。

但不管怎樣,佛道精英化是必然走向,這是大勢所趨,誰也沒辦法改變。

更要命的是,楊侗針對佛道等各種宗教設立的條條框框,是大隋目前有且僅有的禁律,哪怕楊侗以後不在了,也要執行下去。若是某代皇帝強行罷黜這些條款,當代皇族子弟、文武百官、地方郡縣便可光明正大起兵,將之推翻掉,所以以後的某代皇帝再信佛、再通道,也不敢冒群起而攻巨大風險去動這些禁律。

遇到這樣的王朝,幾代過後,有沒有和尚還是兩說。現在留給佛門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縮起來當烏龜,眼睜睜的看著和尚一天天減少,要麼咬緊牙關,慫恿佛徒造反。

但是誰敢造反?

若是佛門名聲還在那會兒,狠狠心或許真有人鋌而走險與佛門為伍,然而佛門現在臭大街了,這時候誰要是登高一呼、扯大旗造反,恐怕用不著十大軍團出面,地方百姓就把他剁碎了餵狗,所以說來說去,其實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遵照朝廷法度去走,別去裝神弄鬼,更不要佔山為王、放印子錢,毒害百姓。

大興城內的和尚再如何不甘,也沒有人去關注他們,此時此刻的百姓都在熱熱鬧鬧的準備年貨,即便是買了香燭紙錢,那也是孝敬辛辛苦苦生養自己的父母先輩,而不是子虛烏有的佛陀。

雖然大興城內有了四市,但仍舊像以前那樣大有區別。東市由於靠近大興宮、興慶宮,周圍坊裡多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經營的商品多為上等奢侈品,以滿足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的需要。

與東市對稱的西市的東部、北部四市雖也有公卿勳貴,但比西市周邊少了很多,周圍以平民百姓住宅為主,市場經營的商品大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當然也有一些奢侈品在販賣,但這裡的商品大多為供給普通百姓,因此客流量遠比東市多,是大興城內最主要的商業經濟活動中心,因此又被稱之為“金市”。

西市距離絲綢之路起點金光門較近,周圍裡坊居住不少胡商,從而使之成為國際性的貿易市場。一些長期往返於大隋和西域的胡商也多在西市開設店鋪,如波斯邸、珠寶店、貨棧酒肆等。其中許多西域姑娘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時有風流人士光顧。

至於新增的南市、永陽市則是專門服務普通百姓的集市,所販商品的價值和檔次又進一步下降。

簡單來說,此之四市一為高階集市、一為中端集市,新增兩市主打低端商品,服務人數眾多的普通百姓。

西市正北靠近金光門大道,出入便利、人流熙攘,尤其是佔據了北門的波斯邸,乃是西市的黃金寶地,裡面三十多棟樓,賣的都是異域之物,胡商的店鋪也多集中於此。

有鳳來儀的新店現在也在這裡。

之前,有鳳來儀在大興只有東市一個店,但隨著青黛、香皂交給她們販賣之後,江鳳儀秉承了楊侗打擊波斯螺黛之理念,便以高價從官方手中買下波斯邸內位置最好的院子,就近與胡商打價格戰。

青黛甫一上市,便以物美價廉的優勢殺得胡商螺黛潰不成軍,她這裡雖然也買肥皂,不過這是大規模生產的東西,目的是造福全天下百姓,價格也沒有貴得離譜,一般人家只要狠狠心,也買得起。

被江鳳儀用來賺錢的商品,無疑是走精品路線的香皂,香皂是用來賺女人錢的商品,模具倒出來的香皂十分精美,整體形狀是顆心,一面是浮凸花枝,另一面則是唯美浪漫的“心心相映”四個藝術字,女子一看便被它的形狀和香味吸引。

牛乳香皂、珍珠香皂、綠豆香皂、薰衣草香皂、菊花香皂、人參香皂、胭脂香皂等等各式香皂因為產量“低”、物以稀為貴之故,一律賣到了十五枚金幣的天價,就目前來說,嗅到商機的胡商為主要消費者,大隋富貴人家頂多只佔三成貨物,畢竟勤儉持家乃是傳統美德,哪怕再富有,也沒幾個人捨得花十五枚金幣來買這麼一個玩意。

這也恰好是楊侗低產香皂的用意所在,雖然瓷器絲綢等貨物,從來都是國際市場硬通貨,但在本國的價格卻不算高,和胡商帶來的珠寶、香料等奢侈品相比,根本沒有競爭力,人家只須龍眼大小的螺黛,就能換走一車精美絲綢,而一匹絲綢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都算上的話,真沒幾個錢,所以需要大量獨有的奢侈品來抹平這個差距,然後透過胡商之手,以這些奢侈品來掠奪各國財富,就目前來說,只有香皂、美酒英雄烈、琉璃工藝品、金銀銅玉等手工雕刻藝術品算是獨有的奢侈之物。

雖然也能賺到胡商的錢,但和戰爭相比,楊侗總是覺得這錢來得太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