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關,又一場慘烈的廝殺終於結束了,副將周紹則站在關城之上遠眺著二吐聯軍如潮水一般退去。這幾天的時間裡,讓他消弱了不少,但俊郎的眉宇間多了幾分以往不同的沉穩氣質。
周紹則乃是周法明小兒子,其父周法明在大業年間是江夏郡守,蕭銑造反、江都之亂髮生後派三子坐鎮沔陽、永安、蘄春三郡,苦守待援,多番上表楊倓的南隋朝廷,請他派兵馳援接管,然而楊倓自身難保,王世充的目光又是近在咫只的李密軍,因此無兵可派,周氏父子苦守兩年,處於內無糧食、外無援軍的絕境,無奈投降蕭銑,後來又跟著一起歸附大隋。
周氏一族自南梁以來便鑽研水戰,周法明和兄長周法尚皆為大隋水師名將,在楊堅、楊廣父子遠征高句麗之戰中,兄弟二人皆當過水師將領,周法明歸隋以後,先被楊侗任命為江夏太守,但他畢竟已是六十三歲的老人,身子骨大不如前,自林士弘政權覆滅以後,荊州江夏已無戰事,於是多次上表請辭,楊侗答應其請,讓其進入洛陽學宮,擔任武學院大學士,為大隋培養海軍將領,繼續為大隋發光發熱。其長子周紹德、次子周孝節皆為海軍部將,隨張鎮周、秦瓊在交州與馮盎作戰,周紹則隨父入京,併成了玄甲軍中的一鷹揚郎將,受命在積石關輔助李世謨。
他以前雖與蕭銑、林士弘打過仗,但大多是在水上交戰? 打的更多是戰術? 不算太過激烈,遠不如現在這麼殘酷和血腥? 在龐大的壓力下? 周紹則身上已經多了幾分以往所沒有的悍將風度。
但是自聖上率領主力離開以後,二吐聯軍瘋了一般? 沒日沒夜的攻打關城,在殘酷的戰鬥中? 二吐聯軍也打得越來越有章法? 越來越穩健,讓關內守軍幾無休息時間,這讓他充滿了擔憂。
而今天,是李世謨讓他單獨守關的第二天? 對他如何守、如何打? 一概沒有過問,心中的壓力還是極大的。此時見到李世謨走上關城巡視,他連忙上前行禮:“末將參見李將軍。”
李世謨示意免禮,笑問道:“當主將的感覺如何?”
周紹則見周圍無人,指著關外遍地屍體? 以及鮮血乾涸後的烏黑大地,苦笑道:“回將軍? 末將雖也在南方帶兵打過仗,說來也算是有多年的作戰經驗了? 可萬萬沒有想到,戰爭居然可以慘烈、殘酷到這種地步。更沒想到外族竟然這麼彪悍? 這麼有韌勁。回顧以往在南方打的仗? 末將感覺像是過家家一般。”
李世謨笑著說道:“這算好的了? 當年聖上和李尚書主導的馬邑之戰,那才叫慘烈,始畢三十多萬大軍,盡皆葬送在了殺虎關外。你想想,幾十萬具屍體得有多麼壯觀?”
周紹則問道:“將軍也參與那場血戰了?”
“參與了,我當時是一名郎將。”
“聖上指揮過無數場輝煌大戰,但人人都說馬邑之戰乃是我大隋王朝重豎軍魂、重奠基業之戰,意義非凡、影響深遠。末將作為一名軍人,卻錯失了這種血戰,真是讓人遺憾。”周紹則今年只有二十七歲,渴望以自己的能耐建功立業,渴望參與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大戰。
“這有什麼好遺憾的?”李世謨搖頭失笑,
“馬邑那場曠世大戰,百年難得一見,關鍵還是我軍贏了,末將不能成為其中一員,能不遺憾嗎?”周紹則悵然道。
“這場也不差,要是我軍一戰滅兩國、一戰定西南,不也是名留青史了嗎。”說到這裡,李世謨自己都興奮了。
蓋因這個民族自古以來,無論是清正君子,還是奸佞小人,莫不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哪怕生前飽受摧殘,亦要搏一個身後名。
此戰若勝,他作為關鍵的積石關守將,史書之上能不深深的刻下‘李世謨’三個大字嗎?
只是,積石關現在也打得相當艱苦,李世謨將雙手按在城樓冰冷的欄杆之上,遠眺敵軍大營,眼中閃過一抹憂色,對周紹則說道:“也不知朗日贊普究竟答應慕容孝雋什麼條件了,竟讓吐谷渾人如此用命。這六天下來,吐谷渾人在關外損失計程車卒,少說也有兩萬四千人。朗日贊普能讓他國國君為他如此賣命,倒是很有幾分手腕,難怪聖上非要除掉此人不可。”
周紹則的心思,也從對未來的憧憬恢復到了眼前的戰爭,他皺眉道:“李將軍,我軍傷亡雖然遠遠不如敵軍,但是在敵軍日夜騷擾之下,我軍將士異常疲勞,再這樣下去,遲早支撐不住。不如我們上書聖上請求支援。”
王伏寶早料到積石關是敵軍主攻的方向,在大戰來臨之前,讓李世謨發動周邊牧人,將關城修建得頗為堅固,但時間太過倉促,很多輔助性的防禦體系尚未建成,防禦力終究比不上一個完整的城池,也是因為關前通道狹窄,敵軍的兵力優勢無法體現出來。
“積石關是河源、西海、臨洮等內地的門戶,戰略地位之重堪稱關中四關、洛陽八關,我們一旦請求支援,聖上一定派兵支援。但聖上的兵力與敵軍相比也不佔優勢,而聖上所在的多瑪地勢比這裡高、氣候比這裡惡劣,大軍受到的影響也更大。若是派兵回援、殲滅不了吐蕃主力精兵的話,整個大計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李世謨鄭重的說道:“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局勢,將朗日贊普和吐蕃舉國之兵引到戰場,一旦西戰場因為支援我們而取不到既定戰果,一戰而定的機會將會毀於一旦,朗日贊普和吐蕃兵也會脫離戰場,迴歸吐蕃。以後我軍想要滅敵,只能深入吐蕃之境作戰,就算不被敵軍斷去糧道,但想要一戰定吐蕃就難了,如此一來,我大隋將會陷入曠以持久的戰爭泥潭,於國不利。為今後計,我們縱然再艱苦、縱然把守軍打光拼光,也不能給聖上絲毫麻煩,也要堅持到底。否則,你我將是大隋的罪人。”
兩軍交鋒,永遠充滿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意外事件,也因此特別考驗一名大將隨機應變和決斷能力,在這方面,李世謨很顯然遠遠超過了周紹則,在困難面前,他選擇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給長遠大計增加麻煩和變數。
“將軍考慮極是,末將慚愧。”周紹則點了點頭,不過話雖如此,但繼續這樣被敵軍騷擾下去,我軍將士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當初楊侗在這裡給他們留下一萬精兵和五千奴兵,並且還有破軍弩守城,可是經過這麼多天的大戰,弩箭也已耗盡,失去了這個大殺器的威懾,二吐聯軍才這麼不要命的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