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 (1 / 2)

入夜,整裝待發的各軍主將再聚中軍大帳,參與楊侗為大家舉辦的餞行宴,帳內歡聲笑語一片,黃金的烤羊一盤盤擺上,楊侗甚至破例允許大家飲酒。

“聖上,異族可不是什麼好玩意,個個都是白眼狼。照我看吶,把邏些裡的吐蕃人全都一刀了結,賊爽快。”

說話的是蘇烏,穀倉曾是阿史那思摩麾下第一悍將,後來跟著秦瓊混了一兩年時間,立下不小功勞,秦瓊見他厲害,索性拉到大隋這邊了,不僅榮升為大隋子民,還是第十軍副帥,對大隋忠心耿、盡心盡責,不過他的裝束雖到隋人一樣,但常年在軍中,行為還是和以前一樣粗鄙,無體面禮儀可言,鋼針的鬍鬚上粘滿油脂,面前已經堆上了一大堆著羊肋骨。

牛進達抹去嘴邊酒漬,亦是嚷道:“我覺得蘇烏這話不錯,咱們索性拿下吐蕃好了,何必便宜巴、農、蔡森這些吐蕃人呢?”

楊侗瞥了他一眼,失笑道:“你以為佔領一個國家就這麼簡單嗎?吐蕃有雍州、涼州和西海四郡那麼大,不但貧瘠苦寒,人口也少,我們拿下吐蕃的話,只能像河源、西海這樣設定定居點,要是駐軍少了,防不住天天來騷擾的遊騎,多了,得從中原各地調糧,搞不好還讓他們半路搶個乾淨? 拖垮整支軍隊。”

牛進達撓撓頭? “這倒也是,吐蕃和我們大隋王朝離得太遠了? 要是這邊出事? 朝廷軍隊恐怕還沒到半路,就丟失了。”

“你明白就好。”楊侗笑道:“佔領一個地方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當地百姓是否擁護、軍隊糧食如何解決等等都是大問題。我大隋當初的滅陳之戰,也僅僅是滅掉陳朝罷了? 南方人士根本就沒有接受我們大隋王朝? 文帝為了真正控制江南,足足讓皇祖父在江都經營了十年之久,皇祖父那十年不知費了多少心思、耗費了多少錢糧,結果呢?南方人說反就反? 同根同源的南北雙方尚且有著極深的隔閡。就更別說吐蕃這麼個大國了。”

“關鍵是朗日贊普家族在吐蕃南部經營的時間已經高達三十二代? 他們極得人心,而且就算朗日贊普家族滅種了,還有葛爾、蒙、薩這些有吐蕃王族血脈的家族,他們要是站起來,同樣也能召集一大堆人起來反抗我們這些入侵者。”

“而我大隋要是將之佔領? 或許可以得意一時,但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 遲早會群起而攻,然後利用地利、人和與我大隋僵持? 使我大隋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泥淖之中,我們見好就收? 不僅能夠跳出戰爭泥淖? 還能不費一兵一卒坐收漁利。等到他們打得民不聊生? 國民厭倦了戰爭,我大隋再去的話,就算當地百姓不會夾道歡呼,但至少不會跟著那些戰爭狂夫反我大隋。”

“聖上,那我們應該怎麼打?或是說打到什麼地步?”王伏寶問道。

楊侗笑著說道:“你們仔細想想,如果吐蕃贏了,如果他們殺到洛陽城下,他們會仁慈嗎?”

“肯定不會。”

“吐蕃人不會想到戰爭是他們挑起的,也不會想到我們是被迫反擊;在他們心目中,不管我們仁慈也好、殘暴也罷,始終是可恨可惡的入侵者,既如此,為何要仁慈?”楊侗喝了一口酒,淡淡的說道:“此戰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不單要殲滅吐蕃王族餘孽,還要以殘酷的殺戮震懾西南、西北各國,朕不怕你們殺得多、就怕你們殺得少。今天的殺戮不是單純的殺戮,而是為了以後不再殺戮而殺戮;今天的殺,是為了以後不殺;你們這一戰至少要讓西北、西南穩定十年,至少要讓各國怕我們五年,五年以後,咱們君臣再去殺一通……”

楊侗摸了摸鼻子下的一撇小鬍子,接著說道:“將軍們,拿出你們的血性來,別太溫柔了。

……

“今天的殺戮不是單純的殺戮,而是為了以後不再殺戮而殺戮。”

“今天的殺,是為了以後不殺;”

“你們這一戰至少要讓西北、西南穩定十年、至少要讓各國怕我們五年,五年以後,咱們君臣再去殺一通”

……

楊侗話猶如具有魔力一般,直讓眾將熱血沸騰。聖武帝果然是聖武帝,還是他們喜歡那味兒。

對大隋子民可謂是大方至極,發明各種農具,贈予來自異族的牛羊馬匹,讓大隋百姓受益,這是‘聖武’中的‘聖’;然而面對異族的時候,聖武帝卻是極端激進吝嗇,當初對契丹趕盡殺絕的就是他,一把大火燒掉同羅幾十萬人的也是他,接下來該是吐蕃人了,這鐵血之風無疑便是‘聖武’中的‘武’。

便是杜如晦、杜楚客兩兄弟也是頻頻點頭。

大隋以武立國,威壓四夷,自然要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尚武之風,若是轉向文治,以仁義學說來約束蠻夷,不說蠻夷根本不聽,單是以武起家的大隋文武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核心思想的確在孔子創立儒學之時,便已存在。但孔子這些觀點針對的是戰亂紛紛的中原,而不是外族。

那時候的外族稍微露出一點不敬的苗頭,打生打死的中原群雄立馬停下手來,樂呵呵的把屠刀指向外族,收割一茬財富回來補充自己,接著又打。

所以說,在儒學誕生的時代,外族是百家眼裡的兩腳禽獸,生存之地是中原的後花園。

多交一些牛羊,或許施捨一點仁義。

只是後來的儒學慢慢就變了。

自從董仲舒為首的“公羊學派”激進之學沒落以後,起而代之的便是“宗族情誼”、“親親相隱”的穀梁學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