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是吐蕃罕見的奇才、智者,跟所有異族人一樣,他十分嚮往文化鼎盛的中原,但嚮往的另一面則是妒忌,想將之納為己有;尤其是當他出使到洛陽以後,洛陽的鼎盛繁華讓他又是羨慕、嫉妒。
他們吐蕃人憑什麼就只能在悽風苦雪的貧瘠土地上生活?隋人憑什麼生下來就佔據天下最溫暖、最肥沃的土地?
祿東贊認為隋朝正因為佔有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所以哪怕是天下動盪、戰亂不休,也能讓楊侗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將隋朝經營得天下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要是這種席捲全國的大動盪、大戰亂髮生在吐蕃高原,恐怕五百年都不能恢復元氣……也因此,出使歸來後,他以自己的口才,竭盡所能的渲染中原之富,以過人的智慧分析出眼下是吐蕃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期,要是隋朝重新一統中原,上下一心、全力對外,蒸蒸日上的吐蕃必將成為隋朝的首選之敵,不但不能獲得中原大好江山,甚至連生存都困難,只因隋朝絕對不允許身邊有一頭兇猛的老虎,就算他們看不上貧瘠的吐蕃高原,也會像對待突厥那般,將內憂重重的吐蕃一刀刀的割得四分五裂。
祿東贊此論得到娘·尚囊、吞彌·桑布扎等吐蕃智者一致贊同,一起說服了朗日贊普,使吐蕃從覬覦的中原的旁邊者變成分裂中原的參與者。
他們跟李唐王朝和親,固然是想多一想盟友,但重點還是覬覦中原的文明精髓,希望從李唐王朝手中得到中原先進的耕種、醫術、冶煉等技藝和手藝精髓的工匠,甚至連郡縣治的劃分方式、律法都是他們之所需,任何一樣知識,都能使吐蕃國力冉冉上升。
今天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這些從部落首領變成吐蕃大將的傢伙,個個人頭豬腦、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為了眼前一點點利益鬧性子,不願出兵,要是多瑪南山谷大營失守,居高臨下的隋軍,以後隨時都能入侵吐蕃高原平原,那吐蕃將會迎來大隋最慘烈的報復。
“急報!”
祿東贊越想越氣,正要用他們自己的既得利益為引,告訴他們厲害關係之時,一名也不知跑死了多久的年輕士兵闖了進來,大聲說道:“葛爾將軍,論科耳將軍陷入敵軍包圍全軍覆沒;數萬隋軍殺向多瑪谷以南,佔領了我們的軍營。”
“什麼?論科耳全軍覆沒?”
“胡說八道,隋軍只有三萬士兵,論科耳是我吐蕃最勇猛的勇士之一,他的軍隊也是我們吐蕃最善戰的勇士,怎麼可能全軍覆沒?”
“是啊,就到遇到十萬隋軍也攔不住他。”
“……”
“統統給我閉嘴!”祿東贊勃然大怒,一腳踹飛案几,幾步上前,拔出戰刀狠狠一刀劈在一名叫囂得最狠的將領的脖子上,此將慘叫一聲,跌到了火堆裡,掙扎幾下便沒了動靜。
突然發生的一幕,令帳中眾將都驚呆了,所有人都怔怔的看著祿東贊,不知他為何要大發雷霆。
“如你們所願,多瑪失守了,就等著隋軍的馬蹄踐踏吐蕃草原,殘殺你們的子弟吧。”祿東贊咬牙切齒道。
眾將噤若寒蟬。
看著這些桀驁不馴的傢伙忽然老實下來,大發脾氣的祿東贊為之一怔,但瞬間就醒悟了過來。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祿東贊太年輕,威望不足,難以服眾。
他的才名只在吐蕃高層間流傳,朗日贊普為首的老一輩沒有因為他年輕而輕視。但是在這些桀驁不馴的將領眼中,他祿東贊只是一個依靠祖輩餘蔭上位的無能之輩,是以陽奉陰違;而自己出於大局考慮,一味對他們懷柔,適得其反,助長了他們囂張氣焰
眾將之所以賴在這裡不肯走,固然是想獲得更多利益,但更多的,恐怕不服他這個主將。直到展現鐵血、狠毒一面,這些人終於知道怕了,終於他當是一回事了。
明白過來的祿東贊看向來報士兵,問道:“論科耳有五萬將士,隋軍只有三萬,他怎麼會陷入包圍,又是怎麼全軍覆沒的?”
“隋軍不單有三萬人,少說也有七萬……”來報計程車兵不敢欺騙祿東贊,苦著臉把知道的情形都說了一遍。
“看來隋帝和我們一樣,都打算從西部戰場突破,論科耳不知敵軍虛實,這才誤入多瑪谷,中了誘敵深入之計。”祿東贊恨恨地注視著這些將領,要不是這些人故意拖延,論科耳也不會有此一敗了,要不是生怕引發內訌,他真想再砍幾個帶著鬧事的將領。
“隋軍有多少人佔領我們的大營?”祿東贊又問。
“佔領大營的隋軍只有一萬多人,這些人身上都有血跡,應該是殲滅了中計計程車兵以後,直接南下的。後來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估計得有三萬人。”報信士兵連忙說道。
祿東贊心中一沉,積石關下,楊侗讓他們折了三萬精兵,現在又有五萬搭進多瑪,下一步是不是直接殺奔邏些去了?不過論科耳率領的五萬精兵,比起朗日贊普的兵還要強,這些苯教信徒,打起仗來悍不畏死,隋軍把他們殲滅乾淨,恐怕自身的損失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