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他好生想念青城山。
感覺山上的一棵野菜,都要比這女兒親切。
至少——
他對著野菜說話的時候,野菜不會反對;拔出野菜的時候,野菜也不會反抗,更不會坑他害他,搶他風頭……
。。。。。。。。。。。
卻說合江方面,沈光的三千士兵在夜幕和叢林的掩護下離開了瀘川縣,進入了合江縣。他們經過幾個時辰的觀察,對岸上唐軍大營、水中船隊,以及唐軍的精神面貌都瞭如指掌,可以遠遠繞開駐軍之處,避免被巡視士兵發現,從而猜出他們的企圖。
從瀘川到船隊所在之地,一路都暢通無阻,寅時之初,便已經抵達了長江北岸,距離船隊約有十里之遙。
軍隊在一片樹林內養精蓄銳,而久候多時的沈光召集麾下將領在一片樹林中部署作戰任務。
沈光將唐軍駐兵草圖鋪在地上,對大家道:“東岸唐軍共有五萬人,他們分駐五個軍營,每個軍營約有萬人,不地因為江岸狹窄,所以這五個軍營並沒有嚴格區分,以一字長蛇之陣分佈在對岸。我們所在的北岸也有兩個軍營,每個軍營有五千人左右。北岸之所以只有兩個軍營,是因為船隊主要靠近南岸。而我們現在的位置,正好位於兩個駐兵點的中間,東西二營距離我們各有十里左右。”
“大將軍,一字長蛇陣的營盤最怕火攻。末將願意率領本部潛向對岸,然後兵分三路,每路三百人,分別從中間、兩頭放火。”一個名叫張晟的鷹揚郎將拱手道:“而且晚上江風極大,只要大火一起,必成蔓延之勢。唐軍在混亂之下,必然自相踐踏。這樣就能以極小的代價重創唐軍。”
張晟等將大多是一些草莽流寇,後來被楊廣和楊義臣帶著死士打服了,他們雖不知楊廣和楊義臣身份,但自從被沈光“招降”以後,已經從草寇變成了朝廷的偏師,都想在戰場上博取軍功,從而在大隋王朝獲得一席之地。
“張將軍的想法非常好,但我們只有三千人,若是分走千人,就焚燒不了江面上的船隊了。還請稍安勿躁,且聽我把話說完。”
沈光打斷了張晟,解釋道:“船隊之上不單有李淵為首的偽唐皇族、官員,還有百多萬軍糧,以及數不盡的錢財、武器、鎧甲,只要我們將這些物資一把大火燒個乾淨,那李淵就算不死,也只能節衣縮食,裁減軍隊,否則的話,他的軍隊會因為缺少軍餉自亂,要是他繼續保持數十萬大軍,唯一的辦法就是加重稅賦,這樣只會讓他徹底失去民心,從而加速偽唐的滅亡。所以和船上物資相比,甚至李淵是生是死都不重要。而且我們還有僚人助陣,我給他們的任務便是火燒連營,只要他們如期趕到,對岸的唐軍也逃不掉。”
張晟聽得心服口服,慚愧道:“末將立功心切,望大將軍恕罪。”
“無妨。”
沈光頓了一下,手指點在草圖之上,說道:“位於船隊中間的正是他們糧船,由於是逆水行舟,所以運糧的船隻都以鐵索相連,在江面上形成長長的一串,然後讓縴夫拉拽著長索在岸上行走,只要一船著火,那麼整支船隊就被蔓延。”
“現在吹的是西南風,這風向會持續到天亮,所以燒船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從上游和中間放火,只要中間的大火燃起,下游的船隊也會受到波及。張將軍、李將軍,你二人率領本部將士,從上游乘坐竹筏,斜刺入中部。”
“末將遵命。”張晟和另外一名鷹揚郎將李衛大喜過望。
“你們要注意的是在大火蔓延之前,絕不能讓船上唐軍分船,同時也要做好安全撤離的準備。”
“喏。”張晟、李衛抱拳應命。
“韓琮將軍。”沈光對另外一名鷹揚郎將說道:“你和我率領第三衛將士,負責上游。我們的任務是奪下那些艨舯、走舸,然後放火船。”
“上游戰船必有唐軍精銳,大將軍乃是一軍之主,怎麼能冒這大風險,上游還是交給末將吧。”張晟大驚道。
李衛、韓琮也紛紛反對。
“大家都不要爭了,換成你們我還真不放心,因為要是發生什麼變故,你們一時間也無法決斷,但換成是我就一定會成功。”沈光笑道:“就這麼決定了,都去準備吧。卯時放火,不得有誤。”
“喏。”見到主將主意已定,眾將只得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