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變化很大,自從被大隋收復,定為帝都以後,地位較之大業時期高出無數倍,畢竟以前執行的兩都制,而現在,它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都市,遠非陪都大興、鄴城、涿郡、太原、江都所能及。因洛陽天下獨尊緣故,大量富戶紛紛遷來,說是一日三變亦不為過。
如今隨著絲綢之路走向更遠方,精美琉璃製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美酒深受胡商青睞,從中嗅到商機的波斯人,為了獲取更多利潤,不少人組成商隊爭相前來,而他們帶來的波斯地毯也大受歡迎。
不過民以食為天,農業始終是大隋王朝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證大災之年也不餓死人,從事農業的人員始終佔據多數,但因為商業的興起,想賺快錢的人大有所在,也就是說,楊侗為了保證糧食不減,必須保證農民收益,否則的話,百姓都不種田了,田地最後又會落到少數人的手中,當這些人掌握了糧食資源,就等於把住朝廷的命脈了。
這天早朝,商部、司農寺、太府寺聯合上奏,稱是各地夏糧豐收,導致糧價大跌,建議朝廷給出解決方案。
“歷朝歷代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定常平倉,每到糧價低的時候,朝廷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倉儲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到了糧價瘋漲的時候,降低價格出售。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谷貴傷民’,對平抑糧食市場和安定民心起到積極作用。”楊侗望著皇座下的眾多臣子,皺眉道:“在本朝,朕還專業設定供銷社來平抑糧食、食鹽等等生活必須品的價格,這麼多年以來,也做得很好,供銷社今年為何不收?”
“聖上,不是供銷社不收。”商部尚書凌敬出列道:“供銷社以利民為主,谷賤時加時價二成錢高買,貴時減正常價格一成出售,幾乎一直在虧本,這也是常平倉在歷朝歷代時斷時續的原因。”
“意思是說,供銷社想收糧,可手中沒錢是吧?”楊侗明白了。
“正是如此。”凌敬答道。
“朕倒是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給各個供銷社買賣本錢。”楊侗說道。
“聖上此舉,確實是一個極妙的解決之道。”戶部尚書楊師道出列道:“但是各郡縣的人口不一,要是朝廷統一配給本錢,不僅令錢幣大量出庫,還會出現大郡縣不夠用、小郡縣發黴現象。”
“聖上,微臣建議恢復郡縣等級制,按照郡縣大小,給各個供銷社配給本錢,這樣就不會存在楊尚書所慮問題了。”魏徵說道。
楊侗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當初大隋對治下郡縣有嚴格的等級劃分,郡這個行政單位的標準是‘凡五萬戶以上者為上郡,三萬戶以上者為中郡,不及三萬戶者為下郡’;縣則是‘五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下縣’,不同等級郡縣官員官階不同、配給佐官不同、俸祿也不同。
可是楊侗當初入主冀州時,政治眼光遠不如現在,他為了激勵官員,取消了科學合理的郡縣等級制,除了佐官配比不同這一項不變以外,郡守和縣令等名稱相當的官員的官階和俸祿完全一樣。
直到後來,楊侗才發現管‘五萬戶’的郡守忙得要命、管‘三萬戶以下’郡守閒得蛋疼,可是兩人拿的俸祿一樣、享受一樣待遇,這對前者而方,無疑是不公平的,現在還好,若是持續下去,肯定出現忙者厭政、閒者懶政等等一系列惡劣事件。這也讓楊侗對自己取消郡縣等級制是何其愚蠢、何其的短視。
不過楊侗向來不是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更不會拿大隋吏治為一文不值的‘面子’買單,眼見大家都提到這裡,便問道:“諸位卿家,魏尚書之議如何?”
作為百官之首,楊恭仁早已意識到‘郡縣平等制’對勤勤勤懇懇的官吏不公,但是恢復‘郡縣等級制’,涉及到中下郡縣官員的切身利益,貿然改制,恐怕會造成地方動盪,所以他想到天下統一再提,不過魏徵如今既已提到,而楊侗也有這個心思,更關鍵是他也擔心小病拖成重病,再一想到楊侗對於天下的掌控力,便出列道:“聖上,朝廷的各級職位就那麼多,若是繼續執行‘平等制’,哪有那麼郡守之位可供縣令晉升?當一個個縣令自感晉升無望時,難免會懶政、不作為,想著混吃死等過上一輩子,最終受害的還是地方百姓,朝廷的名聲也被這些人一一敗壞乾淨。而郡縣等級制則不同,可以產生更多的競爭層次,下郡郡守為了晉升中郡郡守、下縣縣令為了晉升為中縣縣令,必然勤政愛民。”
“聖上,左僕射所言極是。我大隋王朝如若古之秦朝,是一個大改制王朝,我大隋王朝所創各項制度對以後影響深遠,絕對不弱於秦始皇開創的度同制、改幣制、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郡縣制……為保證大隋王朝能名有序延續,不能對不合理制度視而不見,應及時更改,務求盡善盡美。”韋雲起也站了出來。
“臣弟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