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71章:身臨絕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71章:身臨絕境 (1 / 2)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率領部眾都宛丘,炎帝神農氏也以此為都。西周代商後,周武王封陳胡公媯滿於陳地,建立陳國。陳胡公將都城從宛丘城遷至今淮陽,開始營造城池。公元前241年,春申君組織關東諸國合縱攻秦,但被秦軍所敗。在這種情況下,楚國面臨著秦國報復的巨大風險。淮陽城雖然堅固,但缺乏足夠的緩衝,而且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要抵擋秦國大軍,恐怕還是不夠。楚考烈王只好再次向東遷都至離秦國更遠的壽春,因為壽春的地理位置比淮陽更好,有淮河和八公山作為屏障,防守起來要容易一些。

它屬於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是黃淮海平原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易攻難守,但因為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所以到了大業中期,全郡十縣有十五萬餘戶,人口近百萬。

李密名義還有淮南一郡,但他現在能夠控制的地方只有建立在潁川以西的郡治宛丘縣。北部的扶樂、太康二縣為裴行儼佔領,東部的鹿邑被楊恭仁佔領,東南方向的鄲縣為尉遲恭和杜伏威駐軍所在,南面的鮦陽已被羅士信攻克,他將兵鋒推到了鮦陽以北的項城,西南的溵水縣是李靖的前線指揮中心,前方的南頓縣不戰而下,謝映登從潁川開進,佔領了西華縣。

各方主將均以宛丘為中心,不約而同的向其靠攏,大軍即將兵臨城下,而隨著隋軍壓城而來,各地逃兵紛紛將訊息帶到了宛丘城,這讓魏國朝野上下恐慌不已。

宛丘城頭上,魏軍士兵望著城外的一幕,眼中充滿震驚之色。

只見隋軍騎兵押解多不數勝的魏軍俘虜從城下走過,魏軍士兵每五人一排,在隋軍的監視下緩緩地繞城一週,密密麻麻的望不見邊際,從清早一直走到黃昏,足足有十萬餘人。

這一幕深深震撼了城上魏軍士兵,那原本就不高計程車氣,經歷梁郡、彭城郡、譙郡失守的訊息打擊後,再一次遭到重大挫折。

城上魏軍將士情緒低落,他們三人一夥、五人一群的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這些殘存計程車兵有很大一部分是江淮人士,他們開始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生怕自己死後,家中無人照顧,頓時,厭戰畏戰情緒開始在城頭蔓延。

就在這時,有人指著城外高喊:“大家快看!”

士兵們紛紛向城外望去,只見在城南兩百步外出現了四架投石車,隋兵士兵奮力向後拉拽,在投兜裡裝著一顆似是陶罐的巨大物品,隨著一聲大喊,陶罐一條弧線向城上飛來,城上士兵紛紛蹲下。

‘砰!’

黑色圓物落到城上,破裂開來,很多紙片被風一吹,向城內飄去。

士兵紛紛抓搶,上面只有簡短的一句話,數百人圍住一名識字計程車兵,只聽那人高聲念道:“破城之時,凡是不抵抗者都分賜田地,讓你一家團聚。”

這話讓周圍陷入一片詭異的安靜之中,誰都知道李密要完了,而且這一天以來,十多萬降兵繞城行走深深銘刻在魏軍士兵心中,大家本就已經絕望了,而隨著‘破城之時,凡是不抵抗者都分賜田地,讓你一家團聚。’這話被人念出,將士們頓時燃起了生的希望。

而且隋軍也不需要他們冒險去殺李密、房玄藻等魏國君臣,條件一點都不苛刻,完全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只要他們不抵抗即可。

“兄弟們,我們應該怎麼辦?”一名旅帥低聲說道。

“怎麼辦?”

“隋軍攻城的時候,我們出人不出力好了。”

“言之有理。”

城上士兵議論紛紛,這時,有人大聲提醒,“王將軍來了。”

眾人連忙閉上嘴巴。

只見王伯當帶著數百親兵正快步城上走來,經過剎那的安靜,有人壯著膽子問道:“王將軍,隋軍團團包圍了宛丘,我們現在怎麼辦啊?”

王伯當臉色陰沉的對眾人說道:“這是隋軍擾亂軍心之計,大家千萬別信,要是你們不抵抗,免不了要服勞役一輩子。”

魏軍士兵聽了,心中卻不以為然。

他們也知道隋朝的勞動改造制度,儘管有的俘虜要服刑一輩子,可他們的家人卻都得到了田地,和普通百姓一模一樣,而且表現好的,還可以得到減刑;最主要是人人都想活,這總比死去的好。

“聖上有令,膽敢胡亂傳言、動搖軍心者,殺無赦!”王伯當看著滿地飛散的傳單紙片,又冷冷的說道:“所有紙片一律收繳,膽敢藏匿者,以通敵罪論處。”

士兵們聞言低頭默然,各自打著小主意。

…………

宛丘縣衙。

李密目光呆滯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萬萬沒有想到,前不久還有幾十萬大軍的自己,竟然敗得這麼快、這麼慘。好不容易逃到淮陽,總算是可以喘了一口氣,只是能堅持多久,他心中沒有半點底氣,甚至已經聽從房玄藻之策,做好了進入山區暫避的決定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