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 (1 / 2)

李密去年為免自己成為隋朝第一個打擊的物件,決定放棄廣袤的中原大地,與隋唐達成了互不干涉、互不侵犯的秘密協議,他知道只要自己退出,大半個中原就是勢力空白的地帶,那麼隋唐兩朝都要搶佔這些空白之地,從而爆發隋唐大決戰。

自己則退出中原紛爭,割據淮水以南,從而形成隋唐魏三足鼎立之勢,一旦勢成,天下就會形成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是隋唐大戰,穩定了大後方的魏軍則可從徐州、江淮兵發中原,從東面、南面牽制隋軍,要是隋軍伐魏,唐軍則是從西面進攻河洛和關中,逼迫隋軍從中原撤軍。

這是漢末魏蜀吳的翻版,只要三足鼎立勢成,對峙局面很可能延續數十年,這是楊侗最不願看到的結果,所以他要在唐魏兩朝最虛弱之時敲下一足,先滅掉弱勢、好打的李密,致使三國鼎立變成兩強對決。

但楊侗也知道,就算唐魏沒有結成共進退之盟,但李淵不會不知道唇亡齒寒之理,極有可能藉此機會主動發起進攻。儘管李唐上下士氣俱喪,怯弱之態畢現,出兵的可能不大,但是在這種決定天下歸屬的重大戰略上,楊侗不想出現任何變故。

所以他招募退役大軍鎮守雍涼,令巴蜀方向的唐軍動彈不得,而淅陽薛萬均、南陽楊善會、南郡段德操針對的則是荊襄唐軍;江夏的秦瓊則是鉗制林士弘,加上坐鎮巴陵的裴仁基三萬武部軍隊,迫使李淵、林士弘不敢輕舉妄動,不敢參與到隋魏之戰中來。

這是大隋從戰略方向上的佈局,而在戰術之上,則是使用事先商議的計謀,讓與楊侗極為神似的楊侑打出大隋皇旗,高調的進入南陽軍營,營造出楊侗本人就在隋唐前線的假象。

四十多萬隋朝大軍在李唐四周磨刀霍霍,使李淵承受巨大壓力,但是隋軍的強勢威脅,卻也緩和了李氏父子之間十分尖銳的矛盾,迫使他們摒棄前嫌,同心同德的對應隋軍,割除內部毒瘤。

李淵一方面命齊王李元吉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入主巴蜀,掌控地方軍政,保證李氏家族對巴蜀的絕對的掌控,免去了關隴貴族敞開門戶、任由隋軍入巴蜀的風險;另一方面,李淵又讓李世民坐鎮夷陵,一是保證巴蜀和荊襄的生命通道不被隋軍斬斷,同時也能威脅大隋王朝的南郡,要是隋軍進犯漢水防線和巴蜀,李世民可以化主動為被動,強勢攻擊南郡,將戰火引進隋朝所屬的荊襄各郡。

夷陵只有三個縣,自北向南分別是遠安、夷陵、夷道,從遠安縣沿著沮水南下,即可攻打下游的南郡當陽,而夷道縣乃是清水和長江匯合之處,下游是南郡的松滋和枝江二縣,相對而言,身為郡治的夷陵縣面對的是巴蜀,戰略地位到此時遠不如遠安和夷道重要。

有鑑於此,李世民所控制的七萬大軍,除了侯君集率一萬新軍駐紮在遠安外,其餘六萬全部駐紮在夷道縣附近,兵鋒直指易攻難守的南郡松滋、枝江二縣。

但是負責南郡防禦的段德操也不是善茬,自然不會讓自己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他讓史勁、薛萬備率領兩萬大軍駐軍於南郡西北的宜昌縣,不但可以威脅到夷陵縣,往西北可以攻打巴東郡、西南方向則可攻打清江郡。而在宜昌縣境的長江對岸是流頭灘,巴蜀物資都在這裡卸下,然後透過官道運往襄陽,要是隋軍橫渡長江佔領了流頭灘,亦或是夷陵縣,那麼荊襄和巴蜀之間的聯絡和物資命脈將會中斷。李世民絲毫不敢大意,無奈之下只得分兵兩萬,由翟長孫和羅君副坐鎮夷陵縣,這樣一來,李世民手中的兵力消弱到了四萬人。

李世民的軍隊沒有住在縣城,而是駐紮於長江北岸,既可以攻打枝江縣,也可以攻打枝江以南的松滋。

中軍帥帳內,李世民站在一幅巨大地圖前沉思不語,儘管他不在襄陽,但他還是能夠得到最新的急報,包括李密遣使求援之事,李淵也在第一時間送來的緊急快報。

當他把零零星星的情報串在一起,放大到天下來看時,李世民發現一個巨大危機籠罩在了李唐王朝頭上。只是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想明白,所以他需要總體思路整理清楚,只要看破楊侗的戰略,即可針對性去佈局。

這時,謀士宇文士及、殷開山、蘇世長走入帳中,宇文士及到了李世民身旁,低聲道:“殿下是不是覺得楊侗並不在南陽,皇旗只不過是隋軍疑兵之計?”

李世民點了點頭,望著宇文士及,皺眉道:“我總覺段德操、堯君素和杜伏威這三個點布得有點怪異,他們三人似乎和我大唐有極大的關聯。”

“殿下為何會這樣想?”宇文士及問道。

李世民嘆息道:“我一直在想,段德操為什麼不怕我軍進攻南郡?淮南的堯君素為什麼不擔心鍾離和汝陰魏軍包抄?歷陽的杜伏威為什麼不擔心江都單雄信、丹陽郡守鄭德韜包抄?結果父皇那邊傳來訊息,楊侗和楊善會率領十萬大軍出了新野縣,駐紮在南陽四河口,距離襄陽城不到幾十裡。這就讓我豁然開朗,覺得堯君素和杜伏威即將進攻李密,而淅陽薛萬均、南陽楊侗、南郡段德操這三路大軍,其實是替堯、杜二將解決掉唐軍的威脅,以免受腹背之敵。至於淮安方向的李靖,極有可能是二將的後援,同時還能將李密之軍斬斷於淮水南北,使其首尾不能相連。如此一算,那楊侗的真正目標其實並不是我大唐王朝,而是魏國李密。”

說到這裡,李世民苦笑道:“楊侗麾下戰將無數、名將輩出,而我們卻只盯著楊侗本人,見他到了南陽,便緊張兮兮的疑神疑鬼起來,完全忽略了他麾下這些大將。如今淮安有李靖、潁川有謝映登、魯郡有楊恭仁、琅邪有裴行儼、淮南有堯君素、歷陽有杜伏威等將,這些人個個都是戰功赫赫之將、個個能征善戰。有這些大將對付李密,何須楊侗親自上陣?實際上楊侗早就任命李靖為主帥了,可是楊侗一出現到戰場之上,我們的眼睛就圍著他轉,習慣的視他為隋軍主帥,從而犯下了習慣性的錯誤,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宇文士及、殷開山、蘇世長聞言苦笑:正如李世民所說這樣,李唐王朝被楊侗打怕了,而且楊侗的蓋世功績奪盡天下名將光芒,導致李唐朝野上下把他看得太重,像防賊一般的盯著他,最終把隋朝那些大將的能力忽略得乾乾淨淨,當他們順著李世民的思路去思考,發現大隋除開楊侗之外,能打的大將多得是。

“大家都陷入了楊侗的迷障。殿下卻能跳出這個迷團,著實令人佩服!”宇文士及讚歎一聲,又說道:“把楊侗拋開之後就好辦了。”

李世民問道:“先生有什麼想法?”

“回稟殿下,堯君素和杜伏威聯合攻打李密也顯得相當蹊蹺。”宇文士及沉吟一下,接著說道:“堯君素的軍隊皆屬於蕭銑的軍隊,雖然經過了整編所得,但是在上一次戰爭之上,主力其實是杜伏威,而蕭銑的精銳不堪一戰,還拖垮了杜伏威的軍隊,兩人損失慘重,甚至連累杜伏威的義兄輔公祏也陣亡了。這就說明蕭銑的軍隊哪怕整編了,也還是畏懼李密的弱兵。而杜伏威過不了多久,又與李密決戰於襄安,雖然楊侗助他大勝李密,但損失同樣不小。據我們得到情報上說,楊侗給杜伏威補充的只是武器裝備和錢糧,兵員由杜伏威自己募集,這才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杜伏威怎麼可能緩得過來?從李密邀趙郡王出兵江淮一事來看,即可知道堯君素和杜伏威之軍戰力不強,否則李密也不敢在大軍壓頂、內部混亂之際主動進攻了。這也就是說,堯君素和杜伏威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充當看客。”

經宇文士及這一說,李世民的思路更加清晰起來,他用手中的木杆一一指出地圖上李密佔據的淮北七郡,然後說道:“我有一事想不通,就是楊侗既然打的是李密,而且實力鼎盛,為什麼不先攻克淮北七郡,而是讓實力不濟的堯君素和杜伏威挑起戰爭呢?這中間還隔著淮北七郡,萬一堯君素和杜伏威慘敗,李靖和謝映登又被王伯當擋在淮陽和汝陰,江淮大地豈不是盡數落入李密之手?如果是從魯郡和琅邪出兵,同樣是繞不開彭城郡的徐世績,要是輕騎南下馳援,極有可能被徐世績和李密聯軍剿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