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12章:初七論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2章:初七論戰 (1 / 2)

看著楊沁芳、陰明月一人兩個望遠鏡的看個不停,楊侗不禁笑了起來,對於她們二人來說,望遠鏡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寶物,然而到了楊侗這裡,不過是在適當的情況下推動一把而已,玻璃既然可以量產,想要打磨出凸透鏡、凹透鏡也只是隨口的事,隋人之所以想不到把玻璃拿來這麼用,主要還是人類的思想受限於見識,沒有得到解放,他們對於新事物只會被動授受,而不是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去挖掘和剖析其中因果。就拿印刷術來說,人們天天使用印章,卻沒想過以這種方式去印刷書籍。

認真一回顧,楊侗才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說玻璃、比如說犁、紙張、書籍、印刷術、墨汁、精鹽……還有閹割式養豬,能夠讓廉價味美的豬肉進入千家萬戶,補充人體所需能量,豬肉的廣泛出現,讓大隋民眾身體更加健壯,生出的孩子抵抗力更強,人口更多,而人口的增加,也為將來開發大江南、嶺南,以及佔領域外疆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於水泥,也在開天院的研究之中,如果此物出現,那對這個時代,將是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這麼梳理下來,楊侗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人為的推動了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很多東西都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大隋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出現,提前幾百上千的完成轉變呢?這不是他想要考慮的事情,只因他只有幾十年的生命,而且還是一個帝王,所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他楊侗還沒有閒到天天泡到工部、開天院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顆種子,引導能工巧匠的開拓思維,想前人之不敢想、不會想。至於以後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那還得看後人怎麼去做了。

隨著各種新式物品進入千家萬戶,這也讓商業產生出了巨大的利潤空間,目前,這些物品大多由供銷社來販賣,並由屬於皇家的商部帶去西域、突厥、高句麗等國,從而實現了擷取各國財富為隋所用的目的,但楊侗知道供銷社這個‘鐵飯碗’遲早被自由經濟所取代,隨著日後商業的發興盛,問題也會越來越多,配套的法制也要逐步跟上,不過那時候,朝廷要取到的作用是監控、調控物價、把控產品質量問題,產品方面可以都放開手腳,只因朝廷始終是管理者,而不是商業遊戲的參與者,就算日後有大商興起,楊侗也絕不容許任何一行,出現全面壟斷的而已,不過這統一天下以後要考慮的事情,眼下,楊侗需要這些東西為自己帶來源源不色的財富,實現國強民富的目的。

大隋農業方面,隨著大量耕牛、駑馬的投入,已經不需楊侗再去主推,因為工部在嚐到甜頭之後,已經學會主動研究改良各種農具了,這是思想上的釋放,楊侗樂見其成。

很多時候正想把負責天空的開天院區分開來,既專門研究農具種的、也有專門研究武器裝備方向的……雖說最終還是打不破時代的束縛,依舊是冷兵器作戰模式,但如果開天院能夠讓弓箭拉弦更省力、射程更遠、武器更鋒利、鎧甲更堅固,那已經是一個總體的提升。

然後再還分出民生方向的,設計一些精巧實用的物品,比如早已出現的桌椅,就很實用,比跪坐舒服、健康。這樣的區分,將會隨著開天院研究進一步發展而逐漸豐富,進一步豐富百姓之所需。

在楊侗的規劃中,除了軍用之物以外,民生方面的技術出來以後,不會太過保密,畢竟在朝廷方面而言,這些日常技術能夠受益的還是百姓,朝廷要做的就是規定物價和稅收。

這些技術都是朝廷為主體而研究出來的,以後賺的越多的行業,需要付出的稅收也會越多,這也是限制豪商膨脹的一種手段,這算這是一種最原始的手段,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已經足夠了。

見到楊沁芳、陰明月從漫無目的張望,演變成了瞄準同一個方向,並開始八卦的時候,楊侗煞是不屑的搖了搖頭。想當初,讀大學的時候,他所在的宿舍就有一架高畫質望遠鏡,一到夏天夜晚,連帶隔壁宿舍的同學也跑來,瞄準著幾十米外的音樂舞蹈學院女生宿舍樓,搶著觀看女生跳舞、玩內衣秀,那才叫纖毫畢現、美不勝收。

又叮囑兩人保守秘密之後,楊侗離開了乾陽殿。再過不久就是大戰到來,他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

當他到了宣政殿的時候,朝中文武已經濟濟一堂,各郡太守、各種將軍赫然在列,殿內此時正吵得不可開交。他們今日討論的不是其他,而是今年打誰?又怎麼去打?

大隋王朝已經磨刀霍霍,準備一鼓作氣打垮所有敵人,可是直指南方還是揮師向西,又成了大家爭執不休的話題。首先是南方的李密,已經在大年初一這天登基為帝,和當初的李淵一樣,他不僅大封群臣,還很陰險的給江南沈家、王家、謝家、陸家、顧家等等江南士族派送各種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目的何在?自然是把這些人全部綁上魏國的戰車,迫使他們跟魏國榮辱與共,李密現在把各種官職、爵位都傳檄天下,純粹就是在告訴楊侗,這些江南士族已經是魏國的臣子了,你只管殺好了。被李密搞了這麼一手陽謀,這些江南世家想不認賬都不行了。

這是李密針對內部不合的問題而弄出來的一大手筆,與此同時,他還清查人口,主查物件是躲避戰亂而逃往江南的北方人,這些人是李密的重要兵源之一,一些世家也無奈的把自己的家僕給了李密,他們害怕隋軍到來之後,會借李密之詔令來屠殺自己。他們現在都不想死,所以只能跟李密一起幹,如果李密贏了,沒準還真能當上開國功臣。

對外,李密也有大動作,暗地裡和李唐結盟,聯合抗隋,同時,徵召臣服於他的孟海公率兵北上,但孟海公生怕自己羊入虎口,以生病為由反覆搪塞魏使,拒不入江都面見李密。李密大怒,命大軍出師討伐,雖然被臣僚攔了下來,但李密火氣尤在,專門遣人去看孟海公是真病還是假病。

孟海公一怕李密收繳兵權,然後卸磨殺驢;二怕前方的李密被隋朝殲滅,導致他承受大隋的攻擊;其三、又不願和李密開打,只得繼續裝病,反正是各種推諉搪塞……但李密一方面不是傻子,二方面也怕他在和隋朝交戰之際,孟海公從背後捅他一刀子,惱火之下真就遣軍前去,意圖以雷霆之勢殲滅孟海公這個‘亂臣賊子’,孟海公不甘坐以待斃,也遣軍與魏軍對峙,雙方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